• 生物質發電投資沖動或致產業萎靡


    作者:邢佰英 劉向東    時間:2011-01-07





    “12月24日,我們廠結束了2010年的負荷運行年度,進入全年電量核算。”在凱迪宿遷生物質電廠調度室里,胡鋒指著負荷顯示器說,電廠兩臺1X12兆瓦機組2010年的利用小時數達7600小時,遠超6000小時的設計利用小時數,發電量接近1.8億度。

    該電廠兩臺機組于2010年初投產,第一年運行就實現超過1300萬元的凈利潤,這還不包括未來每年超過上千萬元的碳匯收入。離凱迪宿遷電廠不到20公里的中節能宿遷生物質電廠2010年發電小時數也超過了6500小時的設計能力,全年發電盈利超千萬,加上碳匯收入,收入在2000萬左右。

    中節能宿遷生物質電廠副總經理紀兆銀告訴記者,該電廠2007年5月正式運行,是蘇北第一家生物質電廠,2010年電廠發電量約為1.57億度,2011年預計還將增加。該電廠還是中國最早一批參與聯合國清潔機制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每年還有一筆不小的碳匯收入。

    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在生物質電廠項目比較密集的宿遷,生物質發電“投產必虧”已成歷史。

    宿遷方圓100公里的轄區里共有凱迪控股、中節能、江蘇國信泗陽、沭陽光大、嘉豪泗洪五家生物質發電廠。其中,前三家已投產。宿遷市發改委能源處處長崔文春告訴記者,除凱迪和中節能電廠能賺錢外,江蘇國信泗陽生物質電廠表示從2010年11月開始能盈利,但全年算下來仍是虧損。盡管如此,崔文春表示,當地政府已基本不擔憂生物質電廠“不賺錢”問題。

    然而,生物質發電產業的虧損問題一直是我國生物質發電產業的“絆腳石”。近五年來,我國生物質發電項目從蜂擁而上到無序競爭,一度出現全行業虧損局面。目前,我國大約有100多個生物質發電項目投產運營,但絕大多數處于虧損邊緣。不少電廠因燃料不足或成本過高,不得不依靠政府補貼度日,生物質發電產業也因多方質疑而幾近停滯。

    2010年以來,隨著生物質發電上網電價的明確以及當地燃料供應市場漸趨發育成熟,宿遷開始出現生物質電廠盈利樣本。業內人士稱,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生物質發電產業有望加速前進。

    事實上,在業界對生物質發電從概念落實到產業充滿懷疑時,隨著燃料供應市場逐漸形成,生物質電廠盈利狀況穩步好轉已是行業“公開的秘密”。

    并非生物質電廠們過于“低調”,而是當時對生物質發電的電價鼓勵政策存在誤導。按照當時的政策,生物質發電的上網電價依據當地的脫硫電價再加0.25元/千瓦時,在此基礎上,對依舊虧損的生物質電廠再上調上網電價0.1元/千瓦時。

    如此一來,全國生物質電廠呈現遍地“虧損”。但隨著2010年7月份啟動0.75元/千瓦時的統一上網電價政策,對生物質發電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更大,環境也更公平。此后,除非是央企旗下“虧得起”的生物質電廠仍在虧損,大部分生物質電廠各顯神通,在同一個擂臺上“華山論劍、一決高下”。電價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誰的成本低,誰就能掙錢。

    在生物質電廠項目比較密集的宿遷,生物質發電已走出“投產必虧”的尷尬

    燃料暗戰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

    在生物質電廠的總成本中,燃料成本占了七成。而燃料供應不足及價格偏高是宿遷乃至全國生物質電廠普遍虧損的主要原因。

    在中節能宿遷生物質電廠,中國證券報記者看到,電廠停車坪和籃球場都成了臨時貯料場,燃料堆成了小山。紀兆銀說,電廠2007年運行之初,經常因缺料或燃料投放不得當而非計劃停機,一個月至少停機一次,每次停機少則三天,多則一周。機組頻繁“罷工”,虧錢不說,當地電網也對生物質電廠的電量“很不感冒”。

    宿遷市周邊農戶生產極度分散。這意味著,秸稈、樹枝、稻殼等燃料的收集必將是一場廣撒網式的戰役。胡鋒發現,凱迪電廠運行初期,因未培育起大型燃料收購點,僅20公里內的村民愿意來電廠送料,再遠的話,村民賣料的錢還不夠來回油費,因此供料量遠遠不夠。

    對于生物質電廠而言,要保證“口糧”,必須建立穩定的燃料供應渠道。例如設立固定的燃料收購點。胡鋒坦言,電廠通過設立收購點收購燃料雖比直接從農民手中收購燃料要多付出一部分成本,但能節約大量人力和運力,且能為電廠提供穩定供貨。這筆交易值得。

    洋河鎮村民楊步升,三年前投資20多萬元購買了一臺破碎機和一臺電機,開設了一個收購點,為凱迪生物質電廠提供樹皮、樹枝等燃料。如今,他的收購點已增到三個,每個收購點每年能為他帶來10萬元的純收入。

    目前,凱迪生物質電廠擁有12個類似楊步升這樣的收購點,每個收購點每月能為電廠提供一兩千噸燃料。這種供應穩定的燃料占電廠消耗總量的60%。

    固定燃料收購點數量的逐步增多促進了宿遷燃料供應市場的成熟,當地生物質電廠的燃料供應開始明顯改善。

    然而好景不長。由于宿遷市一下子建成了三家生物質電廠,當地農民一夜之間發現了“發財門路”,以往被焚燒、遺棄的秸稈及稻殼等“廢料”,一時間“身價”大漲。與此同時,電廠為爭奪有限的燃料大打“價格戰”,農民手持燃料“待價而沽”,不少倒賣中介更是興風作浪。

    “價格戰”厲害的時候,中節能電廠一天只能收到200噸燃料,發電機組都開不了。當地幾家生物質電廠不僅互相爭燃料,還要應對宿遷周邊生物質電廠的“入侵”,一年下來“饑一頓飽一頓”,想賺錢難于登天。紀兆銀回憶說,直到2010年上半年,大家發現再搶下去只會使燃料價格虛高,幾家電廠就初步達成“聯盟”,“價格戰”暫時平息。

    “價格同盟”之所以能達成,還得益于宿遷市當地的資源優勢。宿遷市洋河鎮名揚四海的除了白酒,還有木材,素稱“楊樹之鄉”。在洋河鎮,小作坊式木材加工廠幾乎一家挨著一家。隨著生物質電廠的投產運行,眾多木材加工廠的樹皮、邊角余料等一夜之間“變廢為寶”。

    “以往加工廠的樹皮沒任何用處,如今成了香餑餑!”洋河鎮村民翁林林開著手扶拖拉機,正來收購點送料。他指著拖拉機說,一車能拉一噸料,一噸料能賣200塊錢,我家加工廠一年下來光廢料就能賣四五萬!

    正因燃料豐富,宿遷的相鄰電廠能夠暫時“相安無事”、實現“共同盈利”。然而,隨著當地生物質電廠數量的增多和產能的擴大,燃料供應再度緊張。直到現在,燃料問題仍是高懸生物質電廠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風險之一是燃料價格的持續攀升。“2010年的燃料收購價比2009年漲了30元/噸,估計2011年還得漲。”楊步升說,電廠這么多,燃料有限,漲價是大趨勢。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