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石油和化學業高速發展中凸顯憂患


    作者:蔡恩明    時間:2011-01-07





    “十一五”期間,我國石油和化學行業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截至2009年底,我國擁有煉廠150多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達4.51億噸/年,居世界第二,其中規模達千萬噸級的煉廠14個,占總能力的37.3%。國內合成氨、甲醇、電石和焦炭產量分別占全球產量的32%、28%、93%和58%。在這一串喜人的數字背后,我國石油和化學行業卻存在對外依存度過高、產能過剩、產品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十一五”期間,我國石油和化學行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長期積累的深層次問題逐步凸顯,制約了行業發展。

    危機為界,不確定因素陡增

    總體來看,石油和化學行業“十一五”發展呈現“前三后二”的格局,前3年體現出較快的發展態勢,后兩年增長速度放緩。“十一五”前3年,我國石油和化學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高峰期,市場活躍,裝置高負荷運行,企業效益較好,產業結構和布局結構調整的步伐較快,經濟增長方式有所轉變,在發展中求優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十一五”前3年,我國石油和化學行業的工業產值、工業增加值和銷售收入的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21.25%、18.28%和21.50%,遠高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石油和化學行業處于復雜的經濟環境中,油價下跌后,下游石化產品價格下跌幅度遠高于油價下跌幅度;金融危機引發石油和化學行業下游市場疲軟,直接影響市場需求,出口量下降。

    多因素暗戰,羈絆行業發展

    原料對外依存度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產能過剩以及產品結構不合理成為我國石油和化學行業發展的制約因素。目前,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超過50%,這是制約我國石油和化學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除原油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之外,石油和化學行業許多資源的對外依存度超過50%。數據顯示,我國天然橡膠對外依存度超過70%,硫資源對外依存度高達60%,鉀肥對外依存度在50%以上。污染物排放量大也是石油和化學行業面臨的一大問題。2008年,石油和化學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三廢”排放量分別占全國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三廢”排放總量的20.2%、10%和9.6%,排放主要污染物的化學需氧量、氨氮化合物、二氧化硫和煙(粉)塵分別占全國規模以上企業排放量的15.4%、43.6%、10.1%和9.9%。

    此外,我國石油和化學行業面臨產能過剩及產品結構不合理。截至2009年底,我國尿素總產能達6556萬噸,超過同期國內需求量20%,而目前全國仍有近1000萬噸/年的尿素產能在建或規劃建設。在純堿方面,2009年國內產能達2400萬噸,國內消費量僅1700萬噸。但石油和化學行業的產能過剩是結構性過剩,高端產品供應仍存在缺口。目前,我國高端工程塑料、高端合成橡膠、高端精細化學品等還需要大量進口。導致產品結構不合理的直接因素是石油和化學行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石油和化學行業的科研投入不足是制約行業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2008年,石油和化學行業的科研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為1%,而發達國家為3%~5%。

    市場開放,外來威脅重重

    “十一五”期間,我國年均經濟增速超過8%。高經濟增速下的廣闊市場吸引了國外企業的關注,國內市場成為國外企業釋放產能的重要空間。預計2015年,中東聚乙烯、乙二醇和聚丙烯等產品對我國的出口量合計達1682萬噸。除了產能釋放外,國外企業還在我國建廠,產品供應我國及亞洲其他國家。目前,國內高端石油和化學品市場,如高級轎車輪胎、電子材料、工程塑料等大部分被外資企業壟斷。2009年,我國的外資石油和化學企業出口交貨值占全行業出口交貨值的48.6%,2008年為50.8%。

    來源:中國石化報 作者:蔡恩明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