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石化巷戰山東地煉改編加油站


    作者:王冰凝 鄭重    時間:2010-12-27





    對于近幾年在收購民營加油站方面進展不大的中石化來說,近日一次性收購38家山東民營加油站卻并不突然。

    2010年12月20日,《華夏時報》記者從消息人士處獲悉,受益于國內成品油價格不斷上漲使得加油站盈利水平增加,同時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將更加市場化,進一步保障了下游企業的利潤,作為在國內成品油市場的老大,中石化還將投巨資擴容加油站,并會收購合適的民營加油站。

    擴編得益于成品油新機制

    國內成品油市場供應相對緊缺的局面再一次給了對零售終端虎視眈眈的中石化收編民營加油站的機會。

    12月9日,永泰能源600157,股吧公告稱,該公司將所擁有的子公司魯潤宏泰石化100%股權轉讓給中石化。據公告介紹,魯潤宏泰石化100%股權作價4689萬,將換回38座加油站和4座油庫。不過中石化此次收購除了付出4689萬收購款外,還將承擔1.56億負債,截至2010年5月底,魯潤宏泰石化總資產1.98億元,而負債達到1.56億元,凈資產僅為4130萬。

    對于上游資源較為匱乏,而下游資源占突出優勢的中石化來說,進一步完善煉油和終端銷售,是該公司的一項長期戰略。

    “2008年以來,中石化因為前期收購和自建加油站的速度過快,數量過多,管理難以及時跟進而出現諸多問題,這幾年企業主要在整合加油站隊伍,加上執行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之前,國內成品油價格過低導致煉油和終端銷售常常入不敷出,所以在新建和新收購加油站上步履緩慢。”中石化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收購加油站緩慢也發生在中石油身上。中石油一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中石油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所以2008年以來主要是整合內部機制,加上收購民營加油站價格較貴還常有負債,很多還不如自建劃算,而且不利于馬上納入管理系統,所以在這方面也進展緩慢。

    據消息人士告訴記者,除了收購民營加油站存在價格偏貴的問題外,2009年以前較低廉的成品油價格導致的整個煉油、終端銷售無利可圖甚至虧本,也是加油站建設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

    2009年底,國家發改委開始試行現有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該機制間接與國際油價接軌,并保障下游企業的利潤,自此,國內成品油價格坐上了漲價的過山車,中石化一直喊虧的下游業務也逐漸實現了扭虧為盈。

    “新機制調價周期有可能縮短為10天,這意味著未來原油價格的走勢會更多影響國內成品油市場的價格漲跌,照目前國際油價高位震蕩的大背景看,成品油價格漲多跌少,也意味著加油站的利潤進一步得到保障,這也使得中石化擴容加油站有了新的動力。”山東省臺屬聯誼會一內部人士認為。

    民營加油站多愿歸順

    然而,在油源受制于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形勢下,被中石化收購,卻是不少民營加油站的意愿。

    “油源是個很大的問題,與其常常斷奶,不如靠上中石化這棵大樹,這是很多民營加油站的心聲,但是在2008年左右,中石化和中石油是不愿意輕易收購民營加油站的。”一山東加油站人士告訴記者。

    事實上,自1998年國家開始取消百萬噸以下的地方煉油廠,目前僅存的幾十家地煉企業均面臨著原材料供應限制,市場競爭激烈,生存環境每況愈下。雖然山東堪稱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民營油企聚集地,但山東地煉企業同樣因為油源問題艱難維持,同是石油企業,但其盈利水平與中石油和中石化相比可謂天壤之別。

    “山東地煉企業因為手中掌握著稠油的煉制技術,一直依賴于從海外進口燃料油煉制,形成了中國煉油行業的一股勢力,從而也支撐了山東不少民營加油站。”山東臺屬聯誼會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但山東地煉企業油源不穩定,常常陷入油荒,使得很大一部分山東地煉企業不得不依靠從中石化獲取油源,生產后再上繳給中石化,從中賺取微薄的加工費維持生計。“而依賴這些油源的山東民營加油站也同樣饑一頓飽一頓。”該人士說。

    “近年來山東民營加油站的"殼資源"以及加油站的地產一直在升值。對于民營加油站的老板來說,一旦套現,不但可以彌補多年的虧損,還有非常大的盈利空間,何樂而不為呢。”山東財政學院教授王蔚表示。

    而民營油企的心思在當前成品油下游市場受益于定價新機制逐漸回暖的背景下,和中石化在地方擴編隊伍的長期戰略可謂不謀而合。

    “雖然剛剛在山東進行了收編,中石化仍然對山東的民營加油站很感興趣,畢竟中石化的主營業務重點在下游。”上述山東地煉企業負責人稱。

    激戰“地方保護”

    中石化等石油巨頭挺進山東收編加油站顯然不會就此打住,這讓正在著手整合省內加油站資源的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擔心不已。

    作為地方煉油大省,山東成品油流通市場日益成為各方爭奪的目標。而山東本土加油站則一直占有很大的優勢。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山東全省共有加油站9000座左右,其中中石化2600座、中石油738座、民營加油站5547座。

    山東方面決定把這個優勢保持下去。此前不久,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下發意見書,明確提出:“山東地方煉油企業要想在零售市場爭得一席之地,必須建設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統一的山東地方品牌。”文件稱,山東省當前地方煉油能力已經達到每年6500萬噸。這一規模已經占到了全國總煉油能力的15%以上。而由于山東地方煉油企業一直沒有形成完整有效的銷售網絡,致使在油品銷售上存在不少問題。

    作為實施和組織者的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已經完成注冊“山東石化”的品牌。

    在山東工商聯石油與清潔燃料業商會秘書長金涌看來,一旦山東地方煉油企業以統一的品牌加入成品油終端市場的競爭,將形成一股重要力量。目前,山東省有國家認可的地方煉油企業21家,同時還有十幾家國家政策保留以外的煉油企業。這三十來家地方煉油企業也一直希望能夠整合到一起,成立一個大的石油集團公司。

    所以,中石化對地方加油站的收購力度和速度正在加快,并鞏固其在山東的銷售渠道壟斷,王蔚分析:“這對山東是個很大的考驗。”王蔚表示,眾多的地方企業本質上都是散兵游勇、一盤散沙而已,這種合力的牢靠程度并不樂觀,石油巨頭很容易就能擊破這種脆弱的聯盟。另外,目前山東成品油市場競爭主體眾多,已由過去的中石化、中石油兩家獨大逐漸演變為中化集團加入、外資加油站搶灘及民營加油站混戰的多足鼎立的格局。

    另外,對于由山東省地方政府推動的山東地煉企業整合成為一個大企業,目前在業內看來,卻不是輕而易舉的。

    “主要是地煉企業比較分散,大小不一,人心不齊,所以要整合一直沒有取得進展,這種境況下,山東的民營油企就一直在夾縫中熬日子,有不少部分則等待著被中石化等石油巨頭收購,將經營得風雨飄搖的加油站變現或者傍上大樹好乘涼。”一山東地煉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來源:華夏時報 作者:王冰凝 鄭重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