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財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及國家能源局四部門在北京聯合宣布,將通過多項舉措,推動太陽能光伏發電在國內的大規模應用。力爭2012年以后,每年國內應用規模不低于1000兆瓦,形成持續穩定、不斷擴大的光伏發電應用市場。這些舉措包括建立首批13個光伏發電集中應用示范區;對金太陽和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關鍵設備按中標協議價格給予50%補貼,其他費用按不同項目類型分別按4元/瓦和6元/瓦給予定額補貼;進一步規范和簡化國家電網并網程序等。多晶硅企業表示,這表明光伏發電市場將快速擴大,企業也將逐漸摘掉“過剩”的帽子。
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人士告訴記者,他們將通過技改新增約3000噸產能。他表示:“前不久,國家發改委批復了我們投資30億元的多晶硅生產線技改項目,而這一項目先前曾因為‘38號文’的原因而暫時擱置。”
企業表示,在四部門宣布推動光伏發電應用之前,多晶硅已經出現供應緊張局面,價格在半年內飆升一倍,一些業內人士呼吁“38號文”松動的聲音響起。“38號文”是指2009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抑制部分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該文件將多晶硅列入“產能過剩”的黑名單,停止了對多晶硅擴產項目的審批。
“38號文”施行一年期間,由于停止對多晶硅擴產項目的審批,多晶硅新項目及技改項目均已停止。而此次國家四部門表示,近年來我國光伏發電產業發展迅速,技術水平穩步提高,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市場潛力不斷釋放,已具備大規模推廣應用條件。同時,全球光伏發電產業發展正邁入規模化應用新階段。今年5月初,世界多晶硅現貨價格在50美元/千克左右徘徊,但到了10月份,其價格已站穩100美元/千克的高點。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對此有切身體會。“現在客戶找我要組件,我找材料供應商要原料,需求還是很大的。”該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苗連生說。
據中國光伏產業聯盟提供的數據,我國上半年多晶硅產量已超過1.8萬噸,全年多晶硅產量預計在4萬噸左右。預計今年我國太陽能級和電子級多晶硅需求在7萬噸左右,這意味著缺口已將近一半。目前國內第一大硅料廠的江蘇中能明年還將自購6000噸;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以自用為主,能釋放的產量極為有限。
由于全球需求擴大,國際上多晶硅七大廠已相繼宣布了擴產計劃。日本德山化工公司宣布,今年底將在馬來西亞建造6000噸多晶硅工廠;德國瓦克公司也宣布擴產,并于近期購買了挪威特隆赫姆市附近的金屬硅生產基地。
“‘38號文’的松動應該是允許高品質、低成本的多晶硅項目上馬,而非一刀切。”江西賽維LDK公司一位高管認為,國內高品質的多晶硅是稀缺的,以前一些多晶硅項目確實存在低水平重復建設、技術層次低、單線規模太小、電耗高等問題,因此應該受到限制。而那些在產品品質、成本等方面能與國際七大廠競爭的項目還需要大力提倡。多晶硅項目的建設周期為兩年左右,屆時國際七大廠的成本會因技術的提升而降得更低,“所以國內的項目從開始建設起就要注重規模和成本。”
江蘇中能一位負責人日前表示,國家發改委批復該公司的技改項目,就是為了建設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廠。“我們三季度的成本能做到23.8美元/千克,售價為51.7美元/千克,這還是很有競爭力的。”如果新建產能成本不能向國際七大廠看齊,建成后也不會被市場接受。他還透露,目前該公司擬與瓦克等大廠接觸,采購原料。
據介紹,為推動太陽能光伏發電在國內的大規模應用,我國還將建立財政—科技聯動新機制,通過實施示范工程啟動市場,支持企業加大新產品和新技術應用,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和規模化,使光伏發電成本持續大幅度下降,盡早實現光伏發電“平價”上網。
來源: 國際新能源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