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副司長盧希日前透露,由該部牽頭制定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基本完成,國家將繼續執行相關補貼政策,同時加強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未來將投入大量資金,扶持核心技術及關鍵零部件研發。
今年9月,就有媒體披露了《規劃》的草案,未來10年,中央財政將投入1000億元使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00萬輛,而“十一五”5年中,中國新能源汽車投資僅20億元左右。
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政策日趨明晰,巨額資金的投向無疑最受關注。對于目前市場主導的發展模式,不少業內人士擔心,千億投入是否會給新能源汽車業帶來一場新的“山寨”式拼裝競賽。
汽車業內資深專家賈新光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已出現“浮躁”和“投機取巧”跡象,部分大型企業不重視研發,而是拿著投資從國外買來現成設備和技術大張旗鼓地生產。他擔心,這種市場主導的布局模式,會讓新能源汽車行業在市場紅火的同時,再次淪為核心技術的“寄生蟲”。
對于技術研發,盧希表示,中國汽車電子芯片剛剛起步,核心技術有待突破和完善,“為推進產業升級發展,國家將逐步落實并加大資金投入,扶持電動控制、電池電極等核心技術及關鍵零部件研發”。
來源:政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