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化肥產業的角度來看,目前影響化肥市場的兩個最重要的宏觀經濟變量是國家匯率波動走勢和通貨膨脹。前者由于人民幣幣值的上升,將波及化肥出口;后者則對企業的生產和經營均產生直接影響。
調查數據顯示,共有11%的受訪者認為通貨膨脹和匯率波動不會對化肥生產企業造成不利影響,其中一半人甚至認為,前述兩者反而會對化肥市場形成利好。山東煙臺西瑞康農資集團的董景祥經理、江蘇心實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劉正芳總經理都認為,在通脹背景下,企業的產銷更順利,而人民幣幣值上升,則無疑有利于降低原材料進口成本。
相比于上述受調查者的樂觀,有89%的人則并不看好當下的宏觀經濟形勢,認為利空遠遠多于利好。其中,對化肥企業兩大最不利的影響將表現在:一是將大大推高企業的人工費、運費、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二是企業出口壓力將大大增加,而這必然使得業已存在的產能過剩的形勢更加嚴峻。
天津蘆陽化肥股份有限公司陳小明總經理還提出,由于市場競爭的加劇,資源價格高企,將來那些沒有資源優勢的企業在新一輪整合中很可能被吞并。通脹背景下的資源重要性同樣被很多業內人士認同。安徽中資生態肥業有限公司的余雷副總經理分析,一般而言,在通縮的經濟大環境中,產業鏈的下游即終端用戶會表現出較大的市場強勢,因為這時候需求決定了市場;而在通脹的大背景里,由于能源和資源價格的急劇上漲,位于產業鏈上游的資源性企業會占據更大的市場空間,擁有更強的競爭力。通貨膨脹對于企業的資源獲取力將提出更高的要求。
進入8月份以來,化肥市場重又陷入了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怪圈。在對這一波化肥價格飛漲的原因分析中,問卷統計結果顯示,位列前三位的因素分別是:成本上升、節能減排和關稅政策,其次是農產品漲價和產能過剩等原因。其中成本上升和節能減排并列第一。
這組數據表明,大部分企業都認為,除了化肥產業鏈上游的大幅漲價是此輪肥價飆升的一個重要原因以外,下半年在各地開展的節能減排工作是不可忽視的推手。
此外,數據還表明,化肥產業鏈下游農產品的漲價,對化肥市場的影響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尚未對化肥價格形成直接的推動力。但它作為一種心理預期,會對化肥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并會推高后市的化肥需求。
而當被問及到肥價走勢時,所有的受訪對象都認為看漲。沒有一個受訪對象認為短期內化肥價格有下跌的可能。但在未來一段時期,特別是對春耕用肥前后的肥市研判上,大家的意見就略有分歧了。
統計表明,認為肥價會繼續小幅上揚的受訪者占26%,認為肥價會繼續保持現有水平的占33%左右,此外還有41%的人認為,未來價格將經歷一波先漲后跌的過程。湖北祥云集團的張雄風部長稱,短期來看,化肥市場因為受農產品價格上漲影響,對春耕用肥將會形成有力支撐,但在用肥高峰期之后,進入5月份,肥料價格可能會進入下滑通道。北京澳佳肥業的總農藝師邢嘉語對此觀點也表示贊同。
此外,還有受調查者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影響肥市走向的不確定性因素在增多,價格走勢并不清晰、較難把握,這里面既有市場原因,也有行政因素。諸如:關稅出臺的時間和稅率高低、匯率波動情況、價格預期對市場的影響程度、甚至還有可能性的災害天氣等自然條件對化肥需求的制約等等。這些或都將對明春的市場構成影響。
在磷復肥品種上,我們發現,普通復合肥仍然是當前的看家品種,在所有被調查品種中遙遙領先。緊隨其后的是目前在市場上逐漸嶄露頭角的緩控釋肥料,在全部調查企業中,大約有近四成的肥企有緩控釋肥料生產,這個比例似乎有些出人意料。此外,硝基復合肥、多功能肥也多次出現在調查表當中,從側面反映出磷復肥產業的新型肥料開發正異軍突起。
來源:中國化肥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