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各地天然氣市場現狀與展望


    時間:2010-11-15





      截至2010年10月,在我國,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不足4%,遠低于世界24%的平均水平。這意味著我國天然氣產業發展任重道遠,潛力巨大,但也預示著天然氣供需狀況短期內不容樂觀。

      在我國東北地區,煤炭仍是主要能源,燃煤電廠占90%以上。為滿足東北地區供熱及電網調峰需要,國家電力公司擬利用進口俄羅斯天然氣分別在哈爾濱、長春以及其他城市規劃建設一定規模燃氣電站,以替代現有燃煤供熱機組,總建設規模4000兆瓦左右。

      在京津地區,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富余量小,環保要求高,對環保的要求和供電可靠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負荷中心建設一些利用潔凈燃料的發電廠既有利于優化能源結構、解決電網調峰困難,又可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在長三角地區,可用氣源有“西氣東輸”、東海氣及進口LNG,氣源比較充足,是今后利用天然氣的重點地區。該地區主要是以氣代油、老廠改造、以大代小,建設一定規模的燃氣電站。

      在中部地區,煤炭資源豐富,是煤炭生產基地,每年有大量煤炭調出。在該地區大規模興建天然氣項目的可能性不大。目前規劃建設的天然氣項目主要在氣田附近。

      在西部地區,新疆的天然氣資源豐富,是西氣東輸工程的主要資源地,但城市氣化水平不高。目前,已開工建設青海澀北氣田到甘肅蘭州的天然氣管道等配套設施,使在西部地區推廣使用天然氣的空間進一步擴大。

      在西南地區,利用天然氣的地理位置優越,云南省、貴州省和西藏自治區距氣源遠、交通不便。目前西南地區天然氣需求量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和重慶市。

      在東南沿海地區,天然氣來源主要依靠進口LNG。近兩年隨著廣東、福建和上海的LNG接卸站投運,2009年進口76.3億立方米,比2008年增長65.8%。LNG進口量明顯增加,將進一步刺激東南沿海地區天然氣需求量的增加。

      我國陸上天然氣資源主要集中在塔里木、柴達木、四川和鄂爾多斯四大盆地,而消費則主要集中在華北、長三角及東南沿海。隨著西氣東輸、西氣東輸二線、陜京一線、陜京二線、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川氣東輸等工程的穩步實施推進,有力地緩解了天然氣資源稟賦不均,資源遠離消費市場的瓶頸。

      我國正在大踏步邁進天然氣時代。中國石油第五屆天然氣年會提供材料顯示,據預測,2015年國內天然氣市場需求2148億立方米,2030年需求量將超過3500億立方米,將相當于現在的5倍。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和現代化建設速度的加快,中國天然氣消費市場將一直保持高速發展,滿足不斷增長的天然氣需求仍面臨嚴峻挑戰。

      受氣候影響,我國各地天然氣季節性需求極不平衡,冬季最高形成13:1的峰谷差,用氣量的高月均日與低月均日供氣比為7:1。

      天然氣供應的持續性等特點決定了產業上中下游要統籌規劃、協調發展,要有足夠的調峰和應急能力。我國天然氣業務盡管發展很快,但仍然難以完全適應目前市場消費快速增長的需求變化。這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去克服這個“中國式難題”!

    來源:國際能源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