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很難理解加政府為什么阻止必和必拓收購Potash。所以這一決定純粹是政治決策,而不是經濟決策。”
一面是薩斯喀徹溫省堅決反對,一面是加拿大國際投資形象受損,權衡再三,加拿大工業部最終決定顧及前者。11月4日,沸沸揚揚的加拿大鉀肥爭奪戰終于初有定論,加拿大工業部對外宣布,“因為交易未能通過凈利益測試,我們拒絕了必和必拓對薩斯喀徹溫省Potash公司386億美元的惡意收購要約。”
“必和必拓對Potash的收購提議沒有給加拿大帶來任何實際利益。”在公布結果后的簡短新聞發布會上,加拿大工業部長Tony Clement在表達本國利益訴求的同時,還試圖緩解投資者對加拿大投資環境的擔心,“我們仍然對外商投資保持開放態度,只要交易能夠滿足加拿大的投資門檻。”
加不甘拱手相讓
在最終結果公布前,加拿大政府一直承受著以鉀肥為經濟命脈的薩省的重重壓力。還有分析人士暗指,加拿大總理哈珀還面臨著來自阿爾伯塔、馬尼托巴和魁北克三個省的阻力。
“這種結果可以理解。”昨日,江蘇明弘律師事務所律師吳俊鋒對《國際金融報》分析,一方面,作為聯邦制國家,地方政府力量不可小覷,加政府會在相當程度上考慮他們的利益訴求,且加總理哈珀組建的是少數派政府,有時候不得不面臨更多政治壓力。
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國際經濟環境下,一些國家對資源并購越來越謹慎,畢竟,掌握資源優勢在某種程度上就等于掌握了談判籌碼。
但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卻認為,這一結果有些出乎意料。“在后金融危機時期,加拿大需要盤活本國經濟,增加就業,礦業恰恰是最好的吸引外資的有效途徑。”在他看來,必和必拓并購失敗有三方面原因,“從報價上看,必和必拓出價確實較低;Potash一旦被必和必拓收購,確實將給地方政府帶來不小的負面效用;最關鍵一點,加政府不希望將鉀肥的控制權拱手相讓。”
路透社則援引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Laurence Booth的話稱,“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很難理解加拿大政府為什么阻止必和必拓收購Potash。所以,我認為,加拿大政府作出的結果純粹是政治決策,而不是經濟決策。”
加鉀不愁嫁
不過,Clement并未給這起并購案徹底“判死刑”。他稱,必和必拓有30天的時間說服加政府改變立場。似乎作為回應,必和必拓昨日發表聲明稱,公司仍將尋求收購,且提出的新報價將與收購規模及交易的重要性相稱。
“短短30天,必和必拓成功的可能性已經比較小了。”吳俊鋒稱,Clement表態并不“真心”,更像是給外國投資者展示加拿大良好的投資環境;而且在這么短時間內,必和必拓提高多少報價、能不能獲得全體股東的通過,都是疑問。
事實上,必和必拓可能已經在尋找“后路”。昨日,有消息稱援引摩根大通的一份備忘錄稱,“必和必拓CEO高瑞斯可能將在未來兩年內斥資25億美元回購公司股票,以取代Potash收購案。必和必拓油氣部門CEO伊格兒早先也稱,必和必拓正考慮收購能源企業。
對此,宋亮認為,加拿大鉀肥爭奪戰或許仍將持續下去。“如果有可能,我國化肥企業應該繼續競逐Potash公司。可選擇參股,或與國外其他大型企業合買,以減小并購阻力。”本報記者昨日試圖聯系中化集團,但截至發稿,其仍未回復記者的電郵采訪及傳真采訪。不過,根據媒體報道,中化集團之前已經表態放棄對Potash的競逐。
其他國家企業也已“虎視眈眈”。昨日,道瓊斯通訊社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的話稱,俄羅斯化肥生產商PhosAgro正試圖組建一家財團,計劃入股或直接并購Potash。該知情人士還稱,“一旦該計劃獲俄政府批準,相關財團就會在11月18日前組建,成員將包括PhosAgro、俄羅斯的國家控股銀行和加拿大的金融機構及其他國際金融機構。”
來源:中國化工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