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苯是最重要的基本有機化工原料之一。近年來,由于我國經濟在持續增長,國內市場對二甲苯的需求十分旺盛。
一、從國外大量進口二甲醇
由于我國自產的二甲苯不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近年來每年都從國外大量進口。2008年,我國二甲苯進口量為93萬噸,2009年進口量達到161萬噸,比上年多進口了68萬噸,增長率達到73%。導致2009年進口量大增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上半年國際市場上二甲苯的價格持續走低,要低于國內市場上的價格,使得低價的海外二甲苯大量涌入國內市場;二是2009年我國新建和擴建的一些二甲苯生產裝置相繼開工,可是大部分裝置都是下半年才開始生產,且整體開工率都不高,使產量增加不多。
從二甲苯進口的地域看,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由于距離近,運輸方便,運費便宜,成為二甲苯進口的主要來源地。進口量較大的國家和地區有:韓國、泰國、日本、中國臺灣、新加坡、印度、馬來西亞、美國、荷蘭等。
韓國是我國二甲苯的第一大進口國,2009年,我國從韓國進口了二甲苯77萬噸,占進口總量的47.8%。其他進口量較大的國家依次為:泰國(進口量24萬噸)、日本(進口量21萬噸)、中國臺灣(進口量5.5萬噸)、新加坡(進口量4.8萬噸)、印度(進口量4.6萬噸)、馬來西亞(進口量3.3萬噸)等。
二、國內二甲苯市場消費需求
1.異構級混合二甲苯
混合二甲苯是重要的基礎石化原料,其中異構級混合二甲苯國內產能為162.2萬噸/年,消費的擴展空間主要用于生產對二甲苯(PX)和鄰二甲苯(OX),占比分別達77%和18%,異構級混合二甲苯供需情況(見下表)。溶劑級二甲苯主要用來生產溶劑、航空汽油添加劑、殺蟲劑、涂料和油墨等。
國內異構級混合二甲苯供需情況
國內異構級混合二甲苯供需情況 | ||||
單位:萬噸 | ||||
年份 | 產量 | 進口量 | 出口量 | 表觀消費量 |
2001 | 87 | 23 | 0.25 | 110 |
2002 | 82 | 27.13 | 0.22 | 109 |
2003 | 81 | 49.77 | 0.22 | 130 |
2004 | 89 | 66.43 | 0.36 | 155 |
2005 | 110 | 38.15 | 5.06 | 143 |
2006 | 147.6 | 35 | 6.1 | 176.5 |
2007 | 162.2 | 42 | 4.8 | 199.4 |
對二甲苯是我國二甲苯中需求量最大的品種,目前國內總產能為360萬噸/年,主要生產廠家為遼陽石化、鎮海石化、天津石化等。2008年國內將新增2套、合計145萬噸/年的對二甲苯生產裝置,集中在四季度投產,預計新增裝置今年的有效能力約為31萬噸。由于聚酯纖維的快速發展,我國將成為對二甲苯及PTA的最大進口國。
鄰二甲苯是生產苯酐(PA)、染料、殺蟲劑等的重要化工原料,其中90%左右用于生產PA。苯酐主要用于生產鄰苯二甲酸酯系增塑劑,不飽和聚酯,醇酸樹脂,以及染料、醫藥、農業等行業。在國內,鄰二甲苯是以煤或石油為原料,通過化學加工和化工分離而制得的。我國鄰二甲苯生產商一般采用上下游加工一體化的生產模式,即生產的鄰二甲苯大都供自己下游生產線作原料,將其作為商品的流通量不大。
2.溶劑級混合二甲苯
我國溶劑級混合二甲苯的年產能為112.6萬噸/年,已成為亞洲乃至世界溶劑級二甲苯最大的進口國家,主要用作油漆、涂料、溶劑等,其需求約占溶劑級二甲苯產量的一半,其次用于有機合成、農藥等方面。我國溶劑級二甲苯使用量較大,正常情況下,每年進口3萬~4萬噸。其消費結構為:50%用于油漆、涂料、染料;18%用于有機化工原料;20%用于殺蟲劑;12%用于其它用途。
3.混合二甲苯消費趨勢
混合二甲苯的消費地區也基本集中在華東地區的江浙一帶以及華南地區的珠江三角洲一帶。受到環保要求的影響,江蘇地區芳烴需求分布呈現出從蘇南向蘇北轉移的情況,正常情況,華東地區大約每月對甲苯二甲苯的需求均約為8萬~10萬噸左右,但是受到2007年太湖藍藻事件影響,市場需求特別是涂料市場需求出現銳減,整體需求削減了大約30%~40%左右,實際需求已經萎縮到3萬~4萬噸/月。此外受到焦化產品的替代性影響(當地貿易商認為替代率高達70%~80%、太湖地區幾乎100%、華北地區約在40%~50%左右),目前市場需求的主體轉移至幾個較為固定的終端下游上面來,大致需求情況為:蘇北涑陽地區的硝基甲苯用量為8000噸/月左右、氯苯為5000噸/月、苯甲酸為4000噸/月。無錫地區因為太湖污染的問題而導致近千家大小工廠停業整頓。
此外,華東地區對甲苯、二甲苯商業需求量比較集中的地區在張家港、江陰地區和寧波地區,由于這些地區本身具有下游產業密集的商貿環境和良好的運力優勢,這使得華東市場的風向標一直以此三地價格為標準。
三、二甲苯技術發展迅速
由于對二甲苯市場前景良好,未來若干年,相關企業都以現有裝置的改造擴能為主要追求目標,有些企業也有新建裝置的需求。使得其新技術的研究及現有技術的改進不斷提高,成為石油化工領域的研發重點。
工程化研究
隨著芳烴聯合裝置催化技術的發展,裝置的規模日益擴大,產品的生產成本要求越來越低,在工藝及分離兩個方面都要求進一步開展工程化技術研究。在反應工藝方面,主要的核心是反應器的研究,大型換熱設備及裝置熱聯合研究等課題。隨著裝置的大型化,選擇合適的反應器類型以及如何確保氣流均勻分布是反應器研究的主要內容。SRIPT在軸向固定床氣流均勻分布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可用于工業設計。大型換熱器換熱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裝置能耗的高低。法國PAKINNOX公司的板式換熱器代表著目前的最先進水平,SRIPT在年處理量分別為870kt和1Mt的甲苯歧化裝置上已使用了該換熱器,預期將大大降低反應器加熱爐的負荷。
在產品分離方面,主要集中在結晶分離技術上,Niro/TNO冷凍結晶分離提純技術代表著該領域的先進水平。該技術是Bremen大學于1993年分別與NiroProcessTechnology和TNOInstituteofEnviromentalSciences,EnergyTechnologyandPro-CessInnovation合作開發的分離提純技術。與傳統冷凍結晶分離提純技術基于層狀冷凍結晶過程不同,Niro/TNO冷凍結晶分離提純技術基于懸浮態冷凍結晶過程,整體能源消耗降低至傳統冷凍結晶過程的10%左右。
目前國內該領域的研究,尚未見有關報道。
例如,從混合二甲苯中直接分離出乙苯一直是乙苯制造過程中的一個難點,但隨著我國首套混合二甲苯直接分離乙苯裝置在遼寧中科石化集團的建成投產,這一難點已被成功攻克。2008年12月21日從該集團了解到,這套采用特種高效規整填料塔技術的裝置不僅能生產高純度乙苯產品,填補了乙苯分離技術的一項工業空白,還使乙苯制造成本比現有工藝降低30%以上。試生產結果表明,這項裝置生產的乙苯產品,不僅選擇性高達99%,產品品質好、純度高,完全達到且部分超過傳統工藝的產品水平和質量指標,而且乙苯制造成本比現有工藝降低30%以上。
綜上所述,二甲苯市場需求旺盛,據慧聰化工網筆者獲悉,10月中旬,國內二甲苯下游需求一般,成交有限。
來源:慧聰化工網 作者:安朋偉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