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沼氣將步入產業化時代


    時間:2010-10-15





      在日前舉行的“2010首屆中國國際氣體能源峰會暨生物天然氣產業國際高峰論壇”新聞發布會上,與會專家表示,沼氣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時代即將來臨。

      據介紹,截至目前中央已投入240億元發展沼氣,每年有140億立方米的沼氣生產能力,相當于我國全年天然氣產量的16%。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在“中國能源戰略與‘十二五’能源發展論壇”上曾表示,“十二五”期間天然氣消費比例將翻番,由目前占能源消費結構比重4%左右提高到8%。中國將加大煤層氣、頁巖氣、城市垃圾沼氣等非常規氣體能源的開發力度。加強天然氣儲備體系建設,發揮價格杠桿調節作用,確保天然氣穩定供應。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秘書長遲國敬表示,各種生物質制氣、垃圾制沼氣都將成為未來天然氣的有效補充。目前國內的沼氣發展主要為分散式農戶經營,向產業化方向轉型是沼氣的未來之路。

      產業化發展利于保證能源安全

      我國是世界上沼氣發展速度最快、建設規模最大、涉及人群最多的國家。根據農業部的統計,截止到去年年底,已在養殖戶、養殖小區、企業化養殖場,建設各種類型的沼氣工程5.6萬多處,形成了每年140億立方米沼氣的生產能力,為發展我國低碳經濟和節能減排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沼氣正面臨著城鄉統籌、農業產業結構大調整以及農村大量勞動力向城市和工業轉移的大趨勢,對此,中國沼氣學會秘書長李景明認為:“中國的沼氣應該逐步走向產業化發展的道路,應該逐步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模式,從而使沼氣可以向更大規模、更多領域、更高效益發展,也可以為改善我國的能源結構、保證我國能源安全做出更大的貢獻,對環境保護和新農村建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沼氣開發利用不僅能解決農民的燒柴問題,更重要的是把沼氣資源從原來的農村推廣到城市,用于工業利用和汽車燃料。目前,沼氣的來源不僅有牲畜糞便,還有秸稈資源、垃圾資源等等,已進入到一個新的增長和發展階段。

      專家介紹,2.5公斤秸稈可以生產1立方米沼氣,一家農戶有2畝地的玉米秸稈,就可供應一家一年的沼氣。尤其是我國華北平原和東北地區,焚燒秸稈一直為人詬病,如果這些秸稈可以成為產業化沼氣的原料,這將對環境治理、增加農業收入都有益處。

      按照國家規劃,到2020年沼氣生產能力將達到440億立方米。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沼氣專業委員會主任屠云璋表示,沼氣要產業化、規模化、規格化生產,要使用規模效益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才能穩定地發展。

      據估計,中國的沼氣總潛力生產能力是900億立方米。這對替代天然氣具有重要作用。專家提出,去年冬季,一些城市由于突然的寒流引發天然氣供應不足,為此停掉很多企業甚至家庭取暖。如果能把沼氣產業化發展好,在解決國家能源問題方面將大有作為。

      不能完全仿效國外發展模式

      “國外的經驗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鑒,但是我們不能走完全引進、完全仿效或者模仿的模式,中國有中國的特色。”李景明說。沼氣大規模、集約化、規模化發展的過程是漫長的。可能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還是主要用于炊事、照明、取暖,與國外用于大規模發電、轉換提純壓縮以后變成天然氣用于交通、城市能源的替代等情況不同。這是我國沼氣產業化未來的方向,但是現在還處于不成熟的階段。

      據了解,2007年之前,國家在沼氣方面的投資絕大部分用于戶用沼氣建設。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以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部分戶用養殖模式逐漸轉移到養殖小區、集約化養殖企業。針對這些情況,國家開始支持大中型沼氣工程,目前國家投資沼氣建設用于戶用沼氣的投資比例大概50%,20%—30%用于服務體系建設,其余用于大中型沼氣工程。大中型沼氣工程發展勢頭強勁。

      專家認為,在發展過程當中,政府的角色非常重要。近十年來我國政府在推動沼氣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如《可再生能源法》、《節約能源法》以及正在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后者還專門設置了一個章節用于規范農村沼氣發展。農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其他部門,也為了推動沼氣或者秸稈能源化利用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專家提醒,除此之外,還需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如果不把這個問題解決好,沼氣的發展將會受到制約。

      此次論壇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即生物天然氣。生物天然氣是指將各類有機廢棄物經過處理后發酵,產生的粗沼氣經過凈化、提純、壓縮成為甲烷含量在97%以上的生物天然氣,作為燃料用于車用或并入管網用于民用。發酵后的沼液沼渣加工成為特色生態有機肥,徹底實現有機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成為循環經濟的典范。

      此概念的提出者是安陽貞元集團。據該集團下屬的恒生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保杰介紹,他們考察借鑒了歐洲沼氣的發展經驗,又結合中國的沼氣各種垃圾資源:酒糟、秸稈、畜禽糞便、廢水、有機廢棄物、城市垃圾等,對中國整個原料市場做了深入的調研,結合一些投資基金的共同目標,認為生物天然氣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目前,貞元集團正致力于在安陽打造中國首個新能源天然氣產業園。為了推廣行業發展,該公司在安陽市打造了一個示范項目,以市區的公共廁所糞便、酒店泔水、加上附近養殖場養豬場的糞便,還有一部分的秸稈為原料,采用丹麥的技術,建成了年產400萬立方米車用天然氣的項目。把有機垃圾轉換成沼氣,進一步提純成生物天然氣,把天然氣直接拉到公司自己的加氣站上銷售。下一步他們將把目光轉向中國巨大的垃圾市場,把有機垃圾轉化成生物天然氣。“貞元集團未來5年內計劃在中國做到88個項目,投資預計30多億元。”劉保杰說。

      沼氣在國外開發利用情況

      美國

      美國舊金山廢物管理公司與林德北美公司于2008年4月底組建合資企業,在加州Livermore附近Altamont填埋地將埋地沼氣用作汽車燃料。兩家公司合資建設液化天然氣LNG設施系統,使埋地沼氣液化。廢物管理公司收集填埋地有機廢物自然分解產生的沼氣。該設施于2009年投用,生產高達1.3萬加侖/天LNG。項目投資為1500萬美元,得到加州一體化廢物管理局、加州空氣資源局和南部海岸空氣質量管理區的大力資助。這一埋地沼氣用于汽車燃料項目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超過3萬噸/年。

      Ridgewood可再生電力公司于2008年12月8日宣布在美國羅德島開發41MW埋地氣體發電項目,該設施將是美國第二大埋地氣體發電廠。該項目到2010年底分三個階段完成,投資約為8000萬美元。

      丹麥

      丹麥的沼氣廠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起來的。丹麥的家畜業十分發達,因此沼氣生產的主要原料是家畜的排泄物。目前,丹麥具有沼氣生產方面最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丹麥規模最大的沼氣廠是海寧市的“Studsgard沼氣廠”,建于1996年。該廠生產原料是有機廢物,全部來源于乳品業加工廠、食品廠以及家庭,每年生產700萬立方米沼氣,能滿足約4700戶居民的用電,滿足1200戶居民的熱力供應。丹麥不允許食品加工業將有機廢物倒在填海土地上,因此把這種廢物交給沼氣廠處理是一種比較廉價的處理方法。

      德國

      2009年初,世界最大生物氣體裝置在德國東部投用,其生產的生物氣體可直接進入天然氣管網。位于德國東部Konnern的生物氣體裝置將使1500萬立方米生物甲烷進入天然氣管網供德國用戶使用。

      在Konnern四周的30個生物氣體發生場每年要接受12萬噸原材料,主要是谷物作物。8個發酵罐預計每年產生3000萬立方米生物氣體,其被加工成1500萬立方米生物甲烷。

      德國小規模生物氣體設施采用液態糞便為原料。使用液態糞便為原料的150KW生物氣體設施成本為0.04歐元/KWh,有很好的吸引力。

      英國

      英國于2008年10底在倫敦投用第一座壓縮生物甲烷CBS加注站,以用于支持以煤層甲烷氣CBM為動力的街區清潔汽車運營。Gasrec公司是英國第一家液體生物甲烷燃料生產商,得到后勤合作伙伴Hardstaff集團的支持,該設施應用于由英國最大的廢棄物管理集團Veolia環境服務公司擁有的汽車加注CBS。該CBS從填埋地產生的沼氣生產,在所有的商業化適用的生物燃料中具有最低的碳密度,排放比化石燃料低70%。

      古巴

      古巴宣布于2009年在中部Cienfuegos省設置現代化生物氣體發電裝置。該裝置將采用Palmira城鎮養豬場豬排泄物產生生物氣體。據估算,古巴擁有700多套生物氣體裝置,最大裝置在哈瓦那,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共同開發。

      


    來源;千龍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