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美國弗吉尼亞州舉行的美國納米技術戰略研討會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公布的一份名為《納米技術長期影響和研究方向:2000~2020》的報告指出,由于監管機構開始批準以納米技術為基礎的產品大規模使用,在納米研發方面的投入已獲得經濟效益,但缺乏資金支持仍然是阻礙納米技術發展的瓶頸。報告呼吁業界對納米產品產業化和社會投資回報給予更多關注。
應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請求,世界技術評估中心在全球范圍內展開了這項旨在了解納米技術在過去10年間進展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的調查,來自35個國家的200名頂級的科學家參加了這項工作。研討會上,負責這項調查的專家組首席專家乍得·米爾金Chad Mirkin稱,在過去10年里,“納米”已從“大肆炒作”的概念轉為“真正的實質性科學與工程成就”。在納米技術研究中,納米生物系統和納米醫學將成為“最激動人心和增長最快的領域”,首個納米療法和納米激活診斷工具已獲得美國監管部門的批準。
納米技術是最具競爭力的研究領域之一。根據報告,全球范圍內基于納米技術的產品市值已超過2500億美元。盡管有關人士在這一領域做出許多承諾,但研究者仍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開展工作,米爾金表示,風險投資者越來越不愿承擔風險,而政府沒有完善的機制來進行有效投資。
展望未來,報告呼吁業內人士在材料創新、產業化、創造就業機會以及社會投資回報上給予更多關注,同時采取措施確保公眾安全,并提出將納米技術對環境、健康和安全的影響納入主流研究體系。米爾金說:“至少從我的角度來看,沒有理由畏懼小型化,但因為所有這些都是新的化學物質,所以必須獲得監管機構的認可,并制訂合理的發展規劃。”
研討會上,荷蘭代爾夫特科技大學納米技術和科學政策專家大衛·貝內特還提出了納米技術研究領域普遍存在的問題:“一些在一開始就經過慎重考慮被認為很有前景的工藝路線,也許需要耗費比預計更長的時間,或者根本就難以獲得生產許可;而另一些起初只是研究者突發奇想的工藝技術卻能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來源;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