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國務院召開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7個產業將被重點培育并加快推進。這些新興產業與化工密切相關,未來有望逐漸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而化工科技如何推進新興產業崛起?新興產業又將給化工行業帶來哪些機會?本版從今天起組織系列報道“從七大新興產業看化工發展新機會”。
發展新能源汽車戰略性新興產業,勢必帶動電池技術和輕量化技術升華。助力新能源汽車業打造一顆強勁的“心臟”,讓它的動力更強勁更持久,是相關化工企業的機遇,更是責任。
燃料電池
打破質子交換膜瓶頸
燃料電池是目前很多專家認準的方向,不少國際巨頭也在該領域發力。由于啟動快速、負載響應快,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成為了燃料電池技術的代表,其核心就是那一張膜。
性能優異的原材料產業化是燃料電池產業化的關鍵。質子交換膜生產技術一直為美國和日本所壟斷,國內企業多采用美國杜邦公司產品。科研人員希望研究出增強、自增濕、在中溫120℃左右工作的復合質子交換膜。
今年以來喜訊頻傳,山東東岳集團自主研發的燃料電池膜實現國產化,打破了國外壟斷,同時其年產500噸的燃料電池磺酸樹脂離子膜生產裝置建成投產;武漢理工大學承擔的質子交換膜研究開發課題取得突破性進展,采用獨特制備工藝與樹脂末端修飾技術,使復合膜氣體滲透性大大降低,質子傳導率和耐久性明顯提高。
此外,碳載鉑催化劑的產業化問題也急需解決。該催化劑在電極中分為加快陽極燃料氫氧化和加快陰極氧化劑氧氣還原兩類催化劑。國內許多單位都在研發碳載鉑及非鉑催化劑,并在產業化方面取得進展,但離國外先進水平尚有一定差距。
來源;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