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煉焦行業結構優化


    時間:2010-09-28





      一、當前焦炭產業發展的主要特征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國內及世界鋼鐵工業迅猛發展,焦炭需求急劇增長,投資日趨升溫,行業產能迅速擴張。焦炭作為鋼鐵生產的重要原料,已成為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產業之一。

      進入21世紀,我國經濟出現了一個新的快速發展階段。在市場需求拉動下出現快速增長。鋼鐵、有色金屬、建筑材料、煤炭、電力、石油和運輸能力需求增長迅猛,價格水平快速上揚,進而吸引了投資的快速增長,形成以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煤炭、電力等為代表的一批具有重化工業特征的高增長產業群,進入了一個需求、銷售、生產、投資的快速發展周期。

      產生這一輪新的高速增長的根本動力是由于國內消費結構的變化。今年我國人均GDP將接近4000美元,已邁出低收入國家的行列。原預計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時,人均GDP將達到3000美元。國際經驗表明,走出低收入國家并向中等收入國家邁進的階段,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歷史階段。其突出特點是可能保持一個較長時期的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國民經濟素質明顯改善。主要原因是隨著國民溫飽問題的基本解決,人們從為基本生存條件而努力的目標開始轉向求發展,求提高,吃的要更好,住的要更舒適,行的要更方便,同時精神文化需求水平也越來越高,社會的總體消費結構出現了大的飛躍,一個新的消費結構的升級換代,以吃和穿為主要生活消費品的階段已逐步擴大到住宅、汽車以及與此相適應的公共設施要素的建設和改善,這種消費結構的升級引起了產業結構的大幅度調整和升級。如在住房消費需求的推動下,拉動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等重化工行業。考慮到我國龐大的人口基礎和由此產生的巨大需求潛力,我認為這一趨勢將要保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目前鋼鐵市場需求仍在不斷增長,今年預計產量超過6億噸。可以說,在鋼鐵冶煉生產技術沒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和改變的情況下,焦炭行業仍是一個具有重大市場需求和發展前景的行業。

      但是煉焦行業資源消耗高,生產排放大,特別是排放物中有害物質多,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對國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壓力。特別是多年以來,煉焦行業企業數量多,生產規模小、布局分散,生產集中度低,技術和管理水平總體落后,管理粗放,綜合利用水平差,資源配置和產業布局不合理。嚴重的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加劇了行業對資源、能源浪費和環境的污染。2003年,全國焦炭產量1.7億噸,其中落后的土焦產量近5000萬噸,約占三分之一。面對這種矛盾,國家對煉焦行業必須加以規范和引導,制訂和實施相應政策措施推動行業結構調整。

      2004年以來,國家針對煉焦行業存在的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資源浪費和污染嚴重等突出問題,制定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對煉焦行業進行了清理、整頓和規范,遏制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盲目擴張的勢頭,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優化行業結構。

      焦化行業結構調整的目標:淘汰落后技術裝備和缺乏競爭力的企業,提高行業準入門檻,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改造,實現企業工藝裝備、資源消耗、生產排放和綜合利用水平的提高,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聯合重組,形成資源配置合理、工藝技術先進、資源合理利用、市場競爭力強的節約型、清潔型、循環型行業發展模式。

      二、近年焦化行業調控措施及成效

      1、2004年,國家要求各地淘汰土焦生產裝置,并進行廢毀處理,控制排放,治理污染,關閉不符合審批規定的項目,嚴格審批新建項目等等。根據這些要求,各地組織力量進行了全面清查,制定措施,停止違規在建企業和擬建項目,鏟平、摧毀了大量土焦爐,組織環境評價,進行排放整改。到去年底,四年多的時間,全國已淘汰土焦能力5000多萬噸,根據國家上世紀九十年代產業政策規定需要淘汰的土焦已基本上淘汰完畢,同時還淘汰了4.3米以下小機焦8000多萬噸,提前完成了國務院下達的“十一五”期間淘汰落后產能任務。目前焦炭生產企業基本都配備了除塵、廢水處理、煤氣利用和化工副產品回收加工等控制和治理裝置,環境污染狀況明顯改善,行業低水平擴張勢頭受到遏制。

      2、為了進一步規范行業發展,提高整體水平,200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制訂發布了《焦化行業準入條件》,對煉焦企業的工藝、技術、裝備、規模、能源、資源消耗、排放控制和綜合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標準要求,提高了新建項目的準入門檻。如新建煉焦企業焦爐炭化室高度由2.6米提高到4.3米,年生產能力須達60萬噸及以上,煤氣和化學副產品必須全部回收和加工利用,具備廢水生化處理設施等等,這些工藝裝備指標和運營參數已屬于國內行業先進水平。《焦化行業準入條件》為有關部門在對煉焦建設項目進行投資管理、環境評價、土地審批、信貸融資、電力供應等審核或備案提供了依據。在當年國家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明確,淘汰炭化室高度小于4.3米的小機焦爐。

      3、制定《焦化生產企業公告管理暫行辦法》,分類管理現有煉焦生產企業。2005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環保、商務等部門制定了《關于加強焦化生產企業行業準入管理工作的通知》,并配套下發《焦化生產企業公告管理暫行辦法》,對現有煉焦生產企業進行分類管理和指導。實行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公告管理制度。委托中國煉焦行業協會組織行業專家,對各地申請公告的企業爐型、生產能力、排放控制、環保設施、綜合利用等方面的狀況資料進行核查和現場考核,政府部門確定符合行業準入條件的生產企業后予以公告,并利用出口配額、金融信貸等政策向公告企業傾斜,支持和引導企業改進工藝裝備水平,盡快達到行業準入條件。到目前國家已先后分四批公告了符合準入條件的焦炭生產企業186戶,總生產能力1.8億噸,占全國焦化生產能力50%以上。通過這一方式,各地和企業對進入行業公告十分重視,積極采取改造和完善措施,增加排放控制裝置,開展綜合利用,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力求盡快達到行業準入標準,有力地推動了行業的結構調整。

      經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行業協會及業內企業的共同努力,煉焦行業清理整頓和結構調整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到2009年底,全國淘汰取締土焦5000多萬噸,關停污染嚴重的小機焦產能8000多萬噸,低水平的投資和盲目擴張得到有效遏制;焦化行業投資增速逐步回落,新增產能逐年下降;行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04年到2009年,焦化行業總產能由1.7億噸增加到約4億噸,其中土焦比重由2004年的近30%降到1%以下,機焦比重由70%上升到98%以上,行業結構明顯改善;通過行業準入管理,行業工藝技術裝備質量不斷提高,機焦爐大型化趨勢明顯,一批生產規模大、工藝裝備先進、管理現代化、環境整潔規范的焦炭生產企業和能力正在形成規模;行業中先進能力的比重迅速擴大;新技術、新工藝得到快速推廣應用,以拓寬資源、提高質量、降低成本見長的搗固焦技術得到推廣,全國搗固焦產能達1億噸,比2004年增長了66%,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炭化室高度5.5米大型搗固焦爐已建成投產;企業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投入加大,一大批企業建設了生化污水處理、除塵、脫硫等環保和煤氣綜合利用設施,工序能耗逐年下降,環境狀況顯著改善。

      總的來看,政府采取了行政、法律和經濟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調控煉焦行業投資過快增長、低水平盲目擴張,取得了較好效果,通過提高行業門檻,優化行業結構,抑制了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和項目,對規模大、技術水平高、符合國家各項政策要求的企業則是起到了保護和支持的作用。事實證明,政府采取的這些綜合調控措施是正確的和有效的,需要重點調控行業投資增長過快的勢頭得到了遏制,應予淘汰的企業正逐步被關閉,排放不達標的企業大都配套了相應污控設施,地方有效地加強了監督和管理,節約能源、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發展循環經濟,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已逐步成為社會共識。

      雖然煉焦行業的淘汰落后和結構調整取得了上述成效,但是落后能力過多,企業過散,抗風險能力差的突出矛盾還未能根本消除。要從根本上改變煉焦行業的被動局面,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煉焦行業淘汰落后,優化行業的技術結構和組織結構,加強企業排放物的回收利用和污染治理,提升行業整體水平,實現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目標,才能增強企業和行業抗御風險能力,這也是政府引導煉焦行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和政策方向。

      三.煉焦行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措施

      為有效控制行業產能的盲目擴張,穩定價格,提高企業效益,使行業水平進一步提升,產業結構得到根本性優化,工業和信息化部對下一步煉焦行業結構調整主要考慮從這樣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繼續貫徹落實行業準入條件,實施“符合行業準入條件的企業公告制度”,推動更多企業達到準入條件,并協調金融、外貿、運輸、電力等公共資源和政策向公告企業傾斜,引導企業逐步達標。同時加強信貸、土地、環保、供電等政策與產業政策的配合,對新建和改擴建的項目,在進行投資管理、環境評價、土地供應、信貸融資、電力供給等審核時,要以行業準入條件為依據,嚴格把關,決不允許再上新的落后能力。

      二是積極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支持符合產業政策的焦化生產企業采用煤調濕、風選調濕、搗固煉焦、配型煤煉焦、粉煤制半焦、干法熄焦、低水分熄焦、熱管換熱、導熱油換熱、焦爐煙塵治理、焦化廢水深度處理回用、焦爐煤氣制甲醇、焦爐煤氣制合成氨、苯加氫精制、煤瀝青制針狀焦、焦油加氫處理、煤焦油產品深加工等先進適用技術,加大技術改造,提高企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三是加大淘汰落后能力的力度。雖然已提前提前完成了國務院確定的“十一五”淘汰落后能力的總量目標,今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下達了2010年18個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目標任務,其中焦炭淘汰4.3米以下焦爐產能2127萬噸,各地已迅速將這這一任務分解到各市縣并落實到具體企業,8月初,我部匯總各地報來的淘汰落后焦炭產能的企業名單192戶,總產能已超過我部下達的任務。各地要按照溫家寶總理在全國節能減排電視電話會議的要求,在9月底前全部淘汰這些落后生產能力。我們將會同國務院十八個部委組成督察組,分赴各地督促按計劃淘汰,全面完成淘汰落后的任務。

      四是落實好中央財政支持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中央財政為支持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建立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已安排部分資金通過增加轉移支付,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給予補助和獎勵,我們要進一步督促各地合理、有效地利用好這些資金,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解決淘汰落后進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加快淘汰進度,確保“節能減排”的任務的順利完成,同時這也有利于防止落后生產能力轉移,制約行業整體水平的提高。

      五是完善清潔型熱回收焦爐和干餾煤蘭炭的規范管理措施。清潔型熱回收焦爐和干餾煤作為煤炭的其它加工利用手段,近年在部分地區有所發展,這些工藝措施有其自身特點,如生產過程污染物排放量少,環境壓力小,拓寬了原料煤使用范圍,產品質量好,成本低等,這有利于改善焦炭生產與資源、環境矛盾。但是目前這類企業總體水平低下,工藝尚不成熟,運行數據不完備、設備不定型,難以進行規范管理。因此,我們既不能簡單地取締這些新事物,也不能放任自流,應針對存在問題進行規范,促進其提高水平,健康發展。遵循這一原則,我們委托中國煉焦行業協會組織業內專家開展了大量調查和研討工作,提出了系統觀點。我們已根據客觀實際修訂了《焦化行業準入條件》,將清潔型熱回收焦爐和干餾煤納入準入公告管理之中,促進其健康發展。

      六是進一步監控焦炭出口。煉焦生產資源消耗高,排放有害物質多,應最大限度地控制總產量,出口量過多也成為國內焦炭產能不斷擴大、落后企業難以淘汰的重要因素之一。降低焦炭產能是國家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措施。我們也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適時調整措施。

      
    來源:中國焦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