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待“北極資源之爭”


    時間:2010-09-19





      近日一直關注關于北極主權爭奪的報道,以愛好和平著稱的加拿大再度宣稱北極主權,俄羅斯也不甘落后,普京前往北極視察工作。據報道,俄羅斯與挪威劃清北極邊界線。據報道,由于全球氣候變暖使北冰洋東西兩側海上通航的時間大大延長了。據分析,北極航道,將是一條具有戰略意義的世界經濟走廊。

      對北極漁業資源的爭奪只是其一,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北極有所謂的第二中東之稱。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一份最新的報告顯示,北極地區擁有的原油儲量是900億桶,天然氣儲量超過了47萬億立方米,還有全球13%沒有探明的石油儲量和30%沒有開發的天然氣儲量,以及9%的世界煤炭資源。

      可以預見,關于北極的爭奪,也許才剛剛拉開序幕。看到北極熊在不斷融化的冰雪上行走的畫面,筆者真的為它的明天擔憂。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全世界關于低碳經濟的倡導不斷升溫,資源稅、環境稅等問題也備受人們關注。一面是各國大力倡導低碳經濟、低碳生活,另一面是各國對有限資源爭奪的加劇。看起來似乎很矛盾,事實上卻在向人們展示著經濟發展的殘酷的未來。有限的資源必然導致競爭的加劇。比如水資源,有權威人士預測,在不遠的將來,水源的干涸、水資源的缺乏將會導致一部分國家消失。世界銀行的官員預測,在未來的25年內“水將像石油一樣在全世界運轉”。

      無法想象,人類對全球有限資源的攫取與破壞將會帶來怎樣的后果?近日“黑猩猩”科學家珍?古道稱,人類正在向下一代盜取地球,她認為,人們為生存破壞環境以及全球精英階層的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可持續的。

      由此我們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問題:經濟發展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么呢?在物質短缺的時代,我們可以認為,經濟的發展是為了解決溫飽衣食住行等問題。但在這個全球產能過剩的年代,經濟發展的目的又是為了什么呢?

      也許地球真的成了一個“地球村”,但至少現在我們無法看到有關“地球村”的景象,甚至關于“地球村”這一理論或者規則。面對日益加劇的資源爭奪戰,中國該怎么辦?

      筆者認為,人口占世界1/5的中國理應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擔當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在解決全球化出現的多重問題中來不斷解決中國自身的問題。

      其實,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解決人們的物質需求,另一方面更是為了解決人們的精神需求,當物質生活滿足了,是不是應該反過來促進精神生活,比如節約環保、合作共生等全球化理念。倡導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其實一直是中國文化的內核,比如“天人合一”;倡導和平共處的國際關系理念其實一直是中國思想的核心,比如“和為貴”。

      9月20日至22日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首腦會議舉行令人期待。中國應加強自己的聲音。其實,千年發展目標的本質上是一個如何更好地全球化的問題,是一個如何讓地球更美好的問題,而不應是強勢群體對弱勢國家發難的機會。筆者認為,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地球人的地球,而北極也應是全人類的北極,倡導積極的全球文化對促進地區資源爭奪與經濟沖突是有用的,因為只有思想才能真正影響人心,文化才是最終的競爭力。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