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貨增速放緩 去庫存卷土重來


    時間:2010-08-31





      在經歷了2009年補庫存之后,現在上市公司的存貨額又達到了峰值水平。截至8月31日,滬、深兩市共有1815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0年半年報,剔除金融類公司等不可比因素后,共有174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上半年的存貨情況。這些公司的存貨總額達到2.39萬億元,同比增長了39.23%,環比一季度上漲了6.87%,平均每家公司擁有存貨13.65億元。

      盡管同比增長顯著,但上市公司二季度的存貨環比增速較此前幾個季度出現了放緩的跡象。從庫存周期角度看,當前我國經濟已經走到補庫存周期的末端,開始迎來新一輪去庫存的過程。

      存貨增速放緩

      事實上,從去年二季度開始,上市公司的存貨額就在不斷增加。到了今年一季度,這1749家上市公司的存貨總額已經達到2.23萬億元,同比增長了41.02%,環比2009年四季度增長了10.87%。顯然,自今年二季度開始,存貨的增速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都較一季度有所放緩,上市公司存貨高增長的態勢已經開始“歇一腳”。

      統計顯示,上半年共有1229家公司的存貨同比增長,其中有175家公司的同比增幅超過100%。增加額居前的三家公司分別為保利地產、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分別增加了496.41億元、422.37億元和334.66億元。如果不考慮ST公司,存貨增長幅度最高的三家公司分別為天津松江、長春經開和西藏城投,增加幅度分別達到230019.78倍、6341.92倍和680.39倍。

      從環比角度觀察,二季度有1137家公司的存貨環比一季度保持增長,其中,環比增幅超過100%的僅有31家公司。百大集團、聯美控股和友阿股份的存貨分別環比增長了59倍、6.49倍和3.23倍。綜合來看,有903家公司的存貨額實現同比和環比的雙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總量增長的同時,存貨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原材料占存貨的比重有所提高,而在產品和產成品的比重則出現了下降。Wind數據顯示,在剔除不可比因素后,截至2010年6月底,1254家上市公司原材料存貨約為3445.11億元,同比增長38.13%,占存貨總額的比重為23.13%,同比微漲了0.16個百分點;在產品存貨為1525.28億元,同比增長19.51%,占存貨的比重為10.24%,同比下降了1.51百分點;產成品存貨為1015.08億元,同比增長17.98%,占存貨的比重為6.81%,同比下降了1.11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指出,在經歷了去年補庫存的過程后,上市公司存貨處于較高水平。不過,從二季度看,存貨的環比增速已經開始放緩。國外經驗表明,衰退后第一輪補庫存周期大概是5-7個季度。從2009年一季度算起至今,我國庫存上升已經大約6個季度,庫存即將進入下行周期。

      行業出現分化

      上半年很多行業的存貨水平較去年同期都有了大幅的上漲。不過,從環比來看,一些行業的存貨增速已經有了明顯放緩。

      Wind統計顯示,在23個申萬行業中,剔除金融業后,其余22個行業的存貨水平均出現了同比上升。同比增幅最大的五個行業分別是綜合類、家用電器、房地產、商業貿易和黑色金屬。其中,綜合類的存貨同比增長了84.47%,家用電器的存貨同比增長了70.68%,房地產、商業貿易和黑色金屬等5個行業的存貨同比增幅都超過了40%。而存貨增加額最大的五個行業分別為房地產、化工、黑色金屬、采掘和建筑建材。其中,房地產上半年的存貨同比增長了2423.87億元,化工和黑色金屬的存貨同比增加額也都超過了500億元。

      盡管各個行業的存貨同比增幅顯著,但大部分行業的存貨環比一季度漲幅并不十分明顯。統計顯示,家用電器、有色金屬和農林牧漁三個行業的二季度存貨環比一季度出現了下降。在其余環比增長的行業中,僅有6個行業的環比增幅超過10%,其余行業的增幅均為個位數。綜合來看,上半年黑色金屬和房地產等行業的存貨水平無論從同比還是環比角度都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指出,目前,鋼鐵的庫存量處于歷史高位,但庫存量在今年以來已經開始不斷減少。從PMI新訂單的趨勢可以看出,黑金和有色金屬的新訂單指數均在50以下,這表明未來行業需求面臨緊縮,鋼鐵的價格則會面臨較大的壓力。

      分析人士認為,從我國鋼廠7、8月份的產量來看,減產已成定局。國內鋼廠減產有利于鋼鐵業的去庫存,但是短暫的鐵礦石和鋼材價格反彈可能使某些鋼廠再度復產,去庫存的過程將不會一帆風順。

      在今年上半年存貨同比增幅前十位的公司中,有半數是房地產企業。目前124家披露中報的上市房企中,有87家上半年存貨同比有所增長,其中有14家漲幅超過100%。保利地產上半年的存貨規模達到了937.88億元,同比增長了112.40%,較年初增長56.06%。公司表示,存貨大幅增長的原因,是加大項目投入和項目拓展,經營規模擴大所致。

      而從目前房地產市場的表現看,由于銷售陷入低迷,市場中的商品房庫存水平正在不斷加大。以北京市場為例,截至8月30日,北京市場的商品住宅庫存量為99137套,達到了年內的峰值水平。

      業內人士指出,從商品房竣工與銷售的情況可以看出,竣工面積不斷增加、銷售面積急速萎縮,商品房新增存量有上升的趨勢。但從開發商拿地和土地開發同比增速的差距以及新開工和施工面積的同比增速上來看,開發商囤地拖延建房的現象依然存在,這將進一步導致未來商品房供應的緊缺。

      存貨跌價左右業績

      在存貨大幅增長的同時,存貨價值的變動也對上市公司的業績產生了直接影響。一些公司大量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從而對當期業績產生了壓力。與此同時,由于存貨跌價準備轉回等因素,部分公司的資產減值損失有了較大下降,從而提升了業績表現。

      截至8月30日,已披露中報的上市公司中有1195家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其中,有426家公司的存貨計提金額超過了1000萬元。寶鋼股份在6月底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高達12.49億元。中國石化和中國神華的存貨計提額也均超過了10億元。盡管計提額較大,但是存貨跌價對于各家公司的業績影響卻不盡相同。統計顯示,共有224家公司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占凈利潤的比例超過了50%,顯然,這些公司所計提的存貨損失有可能對業績產生重要影響。

      統計顯示,不少ST公司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是中期存貨額的數倍之高,而且大幅超過當期的凈利潤水平。其中,*ST海鳥和ST華光中期業績虧損,但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都是存貨額的10倍以上。*ST精倫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2.72萬元,計提存貨跌價準備高達4448.52萬元,同比增長了2.3倍,是凈利潤的195.82倍。

      又如新賽股份,上半年虧損207.81萬元,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為3260.20萬元。公司表示,公司業績不佳,主要原因是食用油等產品因市場價格持續下跌,導致存貨數量較去年同期增加;產品未實現銷售,且造成公允價值變動損失而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再如宏達股份,上半年虧損3.33億元,公司虧損與對存貨的計提跌價直接相關。上半年,公司資產計提減值準備3.34億元,主要為應收款項壞賬損失2243萬元,存貨跌價損失3.1億元。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公司對曾經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進行了沖回,從而使得上半年的資產減值損失有了大幅下降,對業績產生了積極影響。萬科在中報里將南京金域藍灣項目和成都海悅匯城項目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1.67億元和8150萬元全部沖回。中集集團上半年的資產減值損失為2934.4萬元,而去年同期為2.08億元。公司表示,資產減值的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本年轉銷及轉回了存貨跌價準備。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合計1.16億元,而去年同期為9.16億元。




    來源: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