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焦化行業積極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努力推進行業結構優化調整,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行業產銷整體平穩。在今后一段時期內,焦炭行業仍應著力推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和技術進步,努力促進行業平穩高效運行。
表觀消費保持高增長
中國煉焦行業協會會長黃金干日前指出,今年上半年,生鐵、鐵合金、電石、機械鑄造、有色冶煉和化工等行業的平穩發展有效帶動了焦炭消費的增長。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焦炭表觀消費量約18711萬噸,同比增長約18.3%。
焦炭表觀消費量的增長,拉動了我國焦炭行業生產的平穩增長。其中,鋼鐵企業焦炭生產的增長相對平穩,而其他獨立焦化企業生產的增幅較大。中國煉焦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重點統計的大中型鋼鐵聯合企業生產焦炭約6647.28萬噸,同比增長11.55%,基本保持了適應鋼鐵生產水平的平穩增長;其他焦化企業生產焦炭12694萬噸,同比增長27.86%,其增產幅度高于鋼鐵聯合企業焦炭增產幅度16.31個百分點。獨立焦化企業占90%左右的山西省,上半年生產焦炭4131.5萬噸,同比增長22.7%,增產焦炭765.5萬噸,占全國增產焦炭總產量的22.52%。
從二季度單季度情況看,我國焦炭產量的增幅有所回調。特別是在5至6月份,隨著粗鋼和生鐵產量的回落,焦炭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變化,也對產量進行了一定的控制。據統計,5月份日產焦炭比4月下降2.61%,6月份比5月份再下降4.29%。
黃金干分析說,從目前看,市場機制在焦炭行業的生產和銷售中發揮的作用較為明顯,不過企業仍然應該注意合理安排生產,積極應對目前焦炭市場總量寬松、供大于求的局面。
另據介紹,今年上半年,其他國家和地區鋼鐵產量有所回升,拉動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焦炭需求的快速恢復。我國焦炭出口呈現出了大幅度增長,但出口總量仍然有限。據統計,今年1至6月,我國累計出口焦炭140萬噸,同比增長5倍,其中,6月份焦炭出口達56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53萬噸,但出口總量僅占全國焦炭總產量的0.73%。
淘汰落后力度加大
有關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云南、山西等14個省區在上半年淘汰關停落后焦炭產能超過2000萬噸。
黃金干表示,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和技術改造力度,努力實現焦爐建設和改造的大型化、自動化、清潔環保化,有利于推進焦化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據介紹,2009年,焦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約2300萬噸,其中小機焦爐約1640萬噸、大中老焦爐約260萬噸、小半焦約400萬噸。另外,2005年至2009年,焦化行業累計取締土焦、改良焦,關停小老焦爐約14644萬噸。與此同時,一批特大型焦爐的建成投產實現了以自動化、大型化大中型焦爐產能對落后產能的置換,繼續滿足了鋼鐵冶金等國民經濟各部門對焦炭數量和質量的需求,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在落后產能淘汰力度加大的同時,新建焦爐產能也在繼續增加。“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大中型鋼鐵聯合企業焦炭生產干熄焦率可達75%以上。”黃金干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首鋼京唐鋼鐵260t/h、遷安中化110t/h、邯鋼焦化廠190t/h、湘鋼150t/h、梅鋼190t/h、攀鋼145t/h等一批干熄焦和苯加氫等裝置已投入生產。
此外,中國煉焦行業協會有關資料顯示,重點統計焦化企業在焦炭產量下降的情況下,煤焦油、粗苯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3.92%和22.12%,輕苯產量增長18.62%,改質瀝青增產5.55%;凈煤氣產量和商品煤氣產量分別增長54.84%和20.27%;煉焦工序能耗下降4.17kg標準煤/t焦等。
“這些均將為我國焦化行業優化產業結構和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環保治理、扭虧增盈、提高經濟效益發揮重要作用。”黃金干說。
推動行業發展整體向好
“在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形勢下,我國焦化行業仍將繼續面臨較大的市場機遇,但同時也將面臨著極為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各種困難及挑戰。”黃金干說,焦化行業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審時度勢,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搞好企業低碳、循環的綠色轉型,積極把握資源和產品市場以及應對工作的主動權,努力促進焦化行業科學協調和平穩可持續發展。
有關專家預測,我國全年焦炭的市場需求可能達到3.8億噸左右。但從目前看,焦化行業的外部發展環境不穩固,不確定性因素較多,行業本身也面臨企業生產成本較重,生產結構不合理,節能減排任務較重等問題。因此,要真正推動焦化行業整體向好,仍然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
黃金干表示,從目前看,焦化行業已經形成巨大生產規模和實際生產能力,足以滿足高水平鋼鐵生產的焦炭需求。我國焦化行業必須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盡快實現焦化行業向以提高產品品種質量、不斷降低生產成本,以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為先導的焦化產品精深加工和石化產品市場開拓的轉變。
黃金干強調說,我國焦化行業集中度仍然偏低,尤其相當一批獨立焦化企業產業鏈尚未實現延伸目標,市場競爭力不強。因此,應該積極引導企業,加快推進兼并重組,促進焦化行業努力打造煤—焦—鋼等上下合作共贏的堅實產業鏈,努力促進焦化行業的產業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
來源: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