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一罐液化氣能用一個月,可最近一次只用了20天。”8月20日,宜賓市民周大媽向記者反映,她感覺最近買的液化氣特別不耐燒。“我家每換一罐液化氣都記錄時間,之前一罐氣能用一個多月,現在能用20天就不錯了。”液化氣越來越不耐燒,這讓周大媽百思不得其解。
市民質疑:總感覺氣量不夠
像周大媽這樣對此有疑問的市民還不少。家住宜賓城區南岸下渡口的液化氣用戶易先生向記者道出心了中的疑慮:“這液化氣實在不經燒,以往還能用上一個月,現在20多天就用完了,是不是氣灌得不足喲?”
據易先生說,今年春節他就發現液化氣不耐燒,送氣員告訴他,主要是受氣溫影響——氣溫低,液化氣會在瓶底凍結。對此原因,易先生表示不能理解,“應該在換氣時抽干凈底部的殘液!”易先生告訴記者,他懷疑氣站沒有對氣瓶進行抽液再充氣,所以瓶子會越來越重,氣卻越來越少!
公司解釋:按銷售商要求充裝
“市民的這種疑慮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宜賓市茂源液化氣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介紹,宜賓市現有上規模的液化氣充裝站6家,分布在宜賓城區的液化氣銷售商家有20余家。液化氣充裝是經過電子秤進行自動充裝,充裝站根據液化氣銷售點店的需求充裝液化氣。
這位負責人說,液化氣充裝公司在液化氣充氣時,必須要執行“抽出殘渣”這一程序,只要鋼罐空瓶重量不超過0.5kg左右的誤差,都是正常的。
業內人士:從減少重量上賺錢
瓶裝液化氣市場存在短斤少兩的狀況問題出在哪里?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透露,“以降低價格作誘惑,從減少重量上賺錢”是不少液化氣銷售商的經營秘密。
這位業內人士舉例說,本應該充裝15kg的液化氣空瓶,受液化氣天熱膨脹現象的影響,銷售商要求充裝站充裝12kg,也可充裝載7kg。目前液化氣的批發價7.50/kg元,每公斤零售價8.75/kg元。由于充裝站是根據液化氣銷售商的要求進行充裝,如果每瓶少灌1kg氣,銷售商可直接獲利8.75元。由于換氣時多數用戶以罐為單位計價,沒有稱氣瓶重量的習慣,給了不良銷售商家可乘之機。
質監人員:當面稱重明白消費
怎樣知道液化氣是否足量充裝?宜賓質量技術監督局工作人員介紹,要做一個“有心”的消費者:首先要了解所使用鋼瓶的凈重,一般情況,鋼瓶上都會標明凈重;其次,可以在每次用氣前和用氣后用秤稱一下瓶重,消費者可以從重量上初步判斷液化氣是否短斤少兩。根據國家標準,液化氣的充裝量按標準和安全要求灌裝,充裝量5kg,應充4.8kg±0.2kg;充裝量15kg,應充14.5±0.5kg;充裝量50kg,應充49kg±1kg;消費者碰到液化氣短斤少兩等問題,可以撥打質監投訴電話12365。
來源:宜賓晚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