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政策扶持一些專業防治組織難以為繼
不正確使用農藥是影響農業生態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因素,當前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難題在于一家一戶農業生產與標準化生產無法對接。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
記者近日在對安徽、湖北、江西、江蘇、浙江等省的調查中發現,病蟲害統防統治深受農民歡迎,但因缺乏政策扶持,一些地方發展緩慢,專業化防治組織面臨難以為繼難題。
農民對專業化統防統治有企盼
“現在農業生產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病蟲害防治環節太薄弱,缺少專業化的防治隊伍。”在基層采訪中,廣大農民和基層植保工作者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
全國勞動模范、安徽省肥西縣種糧大戶嚴德敏告訴記者,在廣大農村地區,由于我國工業化進程加快,農村眾多青壯年勞動力都選擇外出務工,在家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是老弱勞力。由于病蟲防治知識的不足,再加上農藥品種眾多,這些文化程度本就不高的農民往往無所適從,農民亂打藥的情況相當普遍。
據嚴德敏介紹,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時效性很強的工作。以水稻為例,稻飛虱每代的暴發期一般僅有3-5天,稻縱卷葉螟也只有一周左右,什么時候防治、用什么藥防治,農民很難準確把握,很容易錯過最佳防治時機。從而造成病蟲抗藥病性增強,防治成本上升,防治效果下降,對農業生態環境也造成不利影響。
目前病蟲害防治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在嚴德敏看來,一是防治不及時,造成不應有的損失。二是盲目用藥比較普遍,影響了糧食的產量和質量,加重了環境污染。三是有的農戶播種后舉家外出務工,家里的莊稼無人看管。
“安徽省常年有1000多萬農民在外務工,千家萬戶防治病蟲難的問題日益突出,已嚴重制約了農業生產,廣大農民十分企盼農作物病蟲害能夠由專業化防治替代一家一戶防治。”嚴德敏說。
農業生產對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有需求
植物保護是一門科學,要想每個農民都能及時全面掌握病蟲害防治知識,是不太現實的。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主管植保工作的有關官員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他介紹,專業化統防統治就是轉變傳統的病蟲害防治方式,將每家每戶農民分散做的事,集中由具備專業技能的防治組織及技術人員來實施,通過采取統一組織、統一防控,特別是對農藥的統購、統供和統施,從而提高防治組織化水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告訴記者,當前,病蟲害防治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一方面受自然、氣候以及栽培條件變化的影響,病蟲害呈加重發生態勢,比如,近年來水稻的稻飛虱、稻縱卷葉蛾等蟲害大發生。另一方面,外來生物入侵頻繁,對農業造成嚴重危害。因此,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對于應對當前嚴峻的病蟲害防治形勢,確保我國糧食安全意義十分重大。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糧食生產機耕、機收已經相當普遍,目前,技術上影響糧食生產的主要因素就是病蟲害防治。上述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官員表示,專業化統防統治作為糧食生產一項重要的社會化服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民進城務工后老弱勞力從事糧食生產的后顧之憂。對此,農業部已倡導各地積極探索,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各地實踐證明,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有利于促進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發展,有利于進一步穩定糧食生產和其他農作物產品安全生產。
來源:中國農藥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