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做客人民網訪談時表示,由于技術受制于人,此前我國曾大量出口粗制的冶金級的硅,而進口經國外技術加工的太陽電池級的硅。這中間造成了巨大的進出口差價,產生了“新能源出口、碳排放留下”的聲音。
孟憲淦介紹說,現在生產多晶硅主要有兩個辦法,一種是改良西門子法,一種是硅烷法。這兩種方法我們都在引進、消化和吸收,但是基本上核心技術仍然還是國外的。他坦言,冶金級的硅純度99%,我們過去曾大量出口且價格低廉,每一公斤不到一個美元。這個出口確實等于消耗了我們的能源,因為提煉有機硅,要耗很多的電。而國外企業進口了我們冶金級的硅,經過提煉后純度達到99.9999%六個9,再反賣給我們,最貴的400多美元一公斤。
他強調,對于多晶硅的出口,已經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正在制定相關措施進行規范。多晶硅產業應首先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而不要出口初級產品。
來源:人民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