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0日從全國食品安全整頓工作辦公室獲悉,青海、河北等地“三聚氰胺”問題乳粉案件已查處,相關責任人被批捕或已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除此前報道的青海民和縣“東垣問題乳粉案件”外,河北、山西、天津等地也清查出問題乳粉。目前各地正對所有乳品和含乳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進行持續排查。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搞垮了一個乳業巨頭“三鹿”,使眾多嬰孩患上了“大頭娃娃”后遺癥,也使中國乳制品在全球范圍內名聲掃地。為此,中國也掀起了一場乳業革命,人們滿希望中國乳制品從此成為放心奶,不再沾惹三聚氰胺的毒素侵擾,也消弭到公眾心中的恐懼。現在看來,2年多的時間并沒有肅清三聚氰胺的流毒,其陰魂依然籠罩在各地。從全國各地再次多查出數百噸三聚氰胺毒奶粉的情況看,圍剿毒奶粉依然任重道遠。
這很可怕。只要三聚氰胺毒奶粉在民間蟄伏,就會害人,甚至如星火燎原,在監管乏力時重出江湖,遁入市場,污染正常的乳業秩序,使人們生活帶來恐怖氣氛。因此,絕不可以輕視三聚氰胺的江湖余孽。人們擔憂的同時也會產生疑問,為何三聚氰胺難以滅絕?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人們依然記得,在“三鹿”東窗事發之后,全國范圍內都進行了集中的奶制品整治。當時,各地都紛紛表示,自己的行動是拉網式排查,是不留死角的監管。似乎,經此全國性的運動和圍剿,三聚氰胺毒奶粉已經“全軍覆沒”。
一而再再而三的三聚氰胺毒奶粉被查處,戳破了一個西洋鏡,使那場讓人激動的執法運動變得很無奈很諷刺。顯然,曾經的全國性的對三聚氰胺的圍剿并不那么周延,各地執法者似乎也說了過頭話。人們體認,來去匆匆的執法運動,并不能完全使三聚氰胺寂滅。猛藥整治只是一種手段,要想徹底化解三聚氰胺給社會民生帶來的風險,還需長效的制度機制,拉起全覆蓋的監管網絡,方能使三聚氰胺遠離人們的生活。
現在的問題是,這樣的長效機制在各地是否已經建立?人們的理解是喜憂參半。喜的是,藏匿很深的毒奶粉還是被查處了,說明奶業監管具有了一定的長效力;憂的是,各地三聚氰胺毒奶粉能夠殘存至今,說明監管還不完全到位,執行力還有待加強。只要這種不到位和監管乏力的隱憂存在,人們就不得安寧,說不定毒奶粉什么時候就又會冒出來。這種纏繞于人心的矛盾狀態,是難以排遣的煎熬。人們希望,三聚氰胺應該真真切切地遠離乳制品,不再成為現實生活中的新聞,制造困擾人心的公共恐慌。
這是公眾對監管者提出的理想化的要求,但也是符合情理的現實訴求。畢竟,三聚氰胺毒奶粉經過了全國性的高壓整治,再加上后續的拉網排查,加上新的乳液標準的規范,三聚氰胺毒奶粉不應該再有借尸還魂的市場空間。
來源: 南方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