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石油資源緊張,汽車能源多元化趨向加劇,各項新能源開發齊頭并進,甲醇作為中國新能源中的“特色菜”一度被推舉,甲醇汽車也打著新能源概念的擦邊球一次次提上日程,卻一直雷聲大雨點小。
而日前,由工信部牽頭制定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草案明確提出,純電動汽車為我國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混合動力和高性能小型化、輕量化汽車是重點。規劃中基本摒除了甲醇汽車的影子,甲醇汽車再次陷入政策的迷霧。
以“低碳、節能減排”為發展動力,甲醇汽車也在國內發展多年,以山西為例,09年省內參與燃燒的車5000萬輛次,舊車改為燒甲醇車累計8000多輛,累計銷售甲醇汽油60余萬噸。在不斷完善配套設施的同時,山西也頒布了地方性的優惠政策:在甲醇汽車實現產業化的前提下,積極推進省內出租車使用省產甲醇汽車,由省、市財政部門給予資金補貼。
然而,這些推廣東風卻僅限于了地方政策,在全國范圍的新能源、替代能源汽車中,很少見到甲醇汽車的影子。為實現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還提出了多項保障措施,財稅等政策支持力度空前。這些政策在介于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之間的甲醇汽車而言,只能望而止步。
在國家高調發展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同時,甲醇汽車產業并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近日記者獲悉,除了部分省份積極推進甲醇燃料推廣和甲醇汽車的改裝之外,國內汽車公司也早已開始了甲醇汽車的研發,其中,上海華普純甲醇燃料汽車已完成60萬公里的道路試驗考核,為甲醇汽車長期發展戰略奠定了基礎。
無論是何種新興事物,在發展之初總會受到質疑。《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的規劃出臺,不僅使得新能源汽車猶如三伏天般火熱了起來,也讓老牌“特色菜”甲醇汽車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線當中,雖說徘徊在新能源概念大門之外,且深陷國家政策迷霧,但中國化工網分析師高國云認為,隨著甲醇燃料機制的逐漸成熟及推廣地區的擴散,甲醇汽車也將穩步發展,為中國低碳之路貢獻一份力量。
來源:中國化工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