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日起,工業用天然氣價格每立方米平均上漲0.23元加上管輸費漲價和上浮10%的因素,部分企業實際漲幅將在每立方米0.4元左右后,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尿素生產企業每噸產品的成本上漲180~280元以上。受此影響,企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低負荷運行是家常便飯,甚至干脆停產檢修。新建的幾家生產企業運氣更差,有的建成后就一直停在那里等氣,有的把投產日期一拖再拖……
有人會說,已經進行了這么多年的市場化改革,市場的問題就讓市場去解決吧,優勝劣汰最終會平衡的。但是,現實遠非如此。氮肥行業確實早已經市場化競爭了,但其上游——油、氣卻一直沒有放手市場過,而下游是市場承受力較差的農民。獨闖市場的化肥行業其實時時刻刻受政策的左右。
天然氣這種高燃值、低污染能源的優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資料顯示,2009年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達到874.5億立方米,今年前4個月,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達到351.4億立方米,同比上漲22.8%,全年有望突破1000億立方米。預計到2020年,全國市場需求要達到2000億立方米。在清潔環保的口號下,天然氣快速挺進全國的大、中城市,從燒水煮飯到冬季采暖,天然氣成了新城市建設的寵兒和房地產商的賣點。天然氣供應商則在新一輪的城市建設中找到了利益最大化的更大空間。
然而,對于天然氣的老客戶而言,諸如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尿素企業這樣的穩定大用戶,目前則從最初能保障供應商“照付不議”協議的坐上賓變為靠“施舍”過日子的討食客。不光天然氣價格上調、計劃指標不兌現,每到用氣緊張之時,還肯定會因為保城市用氣而減少供氣量。其實,中國的尿素生產中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大約只占總產能的20%,耗氣總量大約是每年100億立方米。與快速發展的城市用氣相比,全國范圍內生產化肥所耗用的天然氣大約是目前北京市全年用氣量的兩倍。
時代在發展,天然氣使用角色的轉換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但是,天然氣這種重要能源究竟是偏重于城市發展,還是側重于工業生產?這是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應當以科學的態度認真加以研究和規劃。輕易決定會導致今后的輕易更改,損失將是無法計數的。中國的尿素生產長期以來一直受著原料政策的困擾,幾十年來的“煤改油”、“油改氣”、“氣改煤”就一直沒有消停過。每次的改,都難保不是早一期政策失誤由后一期的政策來調整,每一期調整又為下一輪再調整埋下了伏筆。同時,由于政策的變化帶來工藝路線的大變動,其損失也照樣驚人。
退一步說,如果真的下決心今后天然氣主供城市民用,天然氣化工就是要走高價氣路線,那么這種政策就應早一點說明白,規劃早一點寫清楚,要給從前的天然氣大用戶一個明確的發展定位,給眼前的投資者一個警示。讓企業清清楚楚地把握調整和退出的時間,杜絕投資巨大的天然氣化肥新項目因成為無米之炊造成巨大浪費。
來源:農資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