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原部長助理黃海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商務部正在牽頭起草一個關于石油流通領域國務院層面的條例,以結束石油流通領域至今沒有法律,只靠部門規章管理的現狀。
目前,適用于國內石油流通領域的部門規章主要是商務部于2006年頒布的《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和《原油市場管理辦法》。黃海表示,如果上述條例得以制定,將把石油流通領域的法規提升到國家層面,從而對該領域實施更好管理。
黃海是在于山東日照召開的“2010年中國民營石油化工行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向記者透露這一消息的。他表示,該文件正在起草中,但目前還沒有出臺的時間表,具體文件名稱和具體內容并未最終確定,不便透露。
而對于民營油企熱盼的放開原油進口配額的呼聲,黃海則明確表示,國家不可能完全廢棄正在進行的非國營企業原油進口配額制,但從長遠來看,民營企業在原油進口中占據的份額將肯定越來越多。
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中國從2002年開始,每年下達原油非國營貿易配額,允許非國營貿易企業從事部分數量的原油進口,并逐年增加配額。
2010年,商務部下達的原油進口配額指標是2530萬噸,比2009年增加330萬噸。盡管非國營企業獲得的配額指標正逐年增加,但這些指標平均也僅占每年全國原油進口量的10%左右。
作為山東地方煉油企業的代表,山東晨曦集團董事長邵仲毅一直以來備受油源缺失之苦。他表示,由于受國家政策影響,民營石化企業獲得的原油進口配額很少。以總加工能力近6000萬噸/年的山東地方煉油企業來說,一年獲得的進口配額只有179萬噸。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