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化工產業前景看好 發展有待規范


    時間:2010-07-26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周竹葉在2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當前我國煤化工行業發展較快,呈現出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以及技術創新成為可持續發展動力等特點,同時,也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任務繁重、技術引進成本高、關鍵裝備亟待國產化、部分產品滯銷嚴重等困難。

      技術創新是發展動力

      新興能源產業規劃已經上報國務院待批,其中,潔凈煤利用入圍十大新興能源產業,在諸多上市公司積極介入煤化工領域的背景下,煤化工產業發展前景備受投資者關注。據了解,即將于今年8月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2010中國國際煤化工展覽會暨中國國際煤化工發展論壇”,不僅有神華集團、兗礦集團、陜西煤化工集團等大企業積極參與,還受到眾多證券公司和機構投資者的關注。

      周竹葉表示,傳統煤化工如焦炭、電石等將面臨結構調整,現代煤化工發展前景看好,但技術瓶頸亟待突破。

      近年來,我國主要煤化工產品產量保持較快增長,2009年我國甲醇產量達到1133.4萬噸,今年上半年甲醇產量達到811萬噸,同比增長53.3%;2009年合成氨總產量達到5136萬噸,今年上半年合成氨總量2649.1萬噸,同比增長4.6%。此外,還有大批在建、擴產項目以及規劃建設的煤化工項目。

      煤化工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也在加快。2009年全國焦化行業關停淘汰落后小老焦爐產量近2300萬噸,新建投產焦爐產能約3700萬噸,實現了以自動化、大型化、清潔環保化的大中型焦爐產能對落后產能的置換。

      現代煤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則來自技術創新。通過現代煤化工技術,可以把固態的煤轉化為石油替代化工產品和清潔能源,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極大地減少碳化物、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現代煤化工技術也為二氧化碳捕集與儲存提供便利條件,其產業化的應用將對保護環境具有積極意義,為煤化工走低碳技術路線提供了技術支撐。

      發展有待規范

      周竹葉表示,在我國煤化工產業發展取得較大成就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特別是受到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行業發展面臨較大困難。

      目前傳統煤化工中,焦炭、電石等項目重復建設嚴重,產能過剩,淘汰落后產能成為傳統煤化工結構調整的必然。新型煤化工項目仍處于示范建設階段,但各地規劃擬建的項目很多,面臨極大的投資風險和產能過剩問題,亟需行業引導并規范發展。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王廣德表示,目前許多煤炭企業紛紛涉足煤化工領域,其中有的經過了科學論證,而有的則比較盲目,由于缺乏別的技術,就尋求煤化工這條路。

      煤化工產業是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對技術的需求迫切,許多關鍵技術從國外引進,但是,國外一些煤化工技術缺少工業示范驗證,引進風險很大,給企業生產經營造成很大的困難,付出的成本代價很高。周竹葉認為,當前,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化工核心技術,做好商業化示范裝置建設和運行,是發展煤化工產業的根本途徑。

      此外,煤化工裝備的研發和國產化還有待提高。目前,雖然我國煤氣化爐、甲醇合成塔等裝備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成功應用于工業化生產,但為大型煤化工項目配套的核心反應器、壓縮機、關鍵泵閥等主要裝備還不能滿足要求。加快煤化工關鍵設備和成套技術裝備的開發,不僅可以降低煤化工項目的投資,增強競爭力,還可以提升我國裝備制造業技術水平,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來源:中國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