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在浙江省醫藥商業領域排名第二的英特藥業與去年4月成立的浙江社區醫藥服務共同體以下簡稱“共同體”實現了戰略合作。英特藥業董事長兼總經理姜巨舫認為雙方的合作是“由競爭關系變成競合關系,達到共贏”。“共同體”與英特藥業攜手,總共的市場銷售額將達到160億元,占該省醫藥市場60%左右。因此有業內人士預測,浙江醫藥流通市場將由此前的“共同體”、英特藥業、華東醫藥三足鼎立局面走向兩雄英特藥業+共同體、華東醫藥爭霸。
“丑小鴨”變成“白天鵝”
據了解,去年4月成立的“共同體”,已經走過了近14個月的磨合期。其成員企業已經嘗到了“背靠大樹”的甜頭。
“過去大的外資企業根本看不上我們這樣的地市級小公司。現在,像葛蘭素、輝瑞、羅氏等國外大公司都先后來到我們這里,主動要求與我們建立產銷關系。國內幾家大公司也通過各種渠道向我們拋來‘繡球’。”浙江衢州醫藥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廣恩認為,是加入“共同體”讓外界看到了企業的價值和原有的網絡資源,從而讓“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
王廣恩說,加入“共同體”之前,公司是“三缺”:缺資金、缺人才、缺機制,終端客戶不足2000家。現在,其終端客戶已發展到5000多家,2009年銷售額近10億元,“在全省11個地市,我們的終端網絡覆蓋率最高。”
浙江紹興縣華通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錢木水也表示,抱團發展使企業看到了新的機會。“公司的終端網絡在當地是最好的,但是過去靠挖潛已經努到了頭,企業走到了十字路口;現在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上海匯藥通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是“共同體”發起方之一。其經理吳滌生說,希望“共同體”這種有別于股權控制,又不同于一般松散聯合的另類合作經營形式,能夠健康順利地到達預想目標,甚至走得更遠。他說,去年“共同體”曾被一家媒體認為是“最不具確定性模式”,“目前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努力把最不具確定性的模式變為確定性,使‘共同體’成為區域極具競爭實力的強者。”
據悉,王廣恩所在的衢州醫藥有限公司已被北京醫藥股份公司以絕對優勢控股重組。作為“共同體”成員,王廣恩表示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新浙商再抱團
據悉,6月底或7月初,“共同體”將會有重大舉措對外公布,據說是有重要的新成員加入。
“因為大家都有需求,所以才能聯合走到一起”。海王醫藥總經理宋建華說,兼并也好,聯合重組也罷,必須是雙方共贏才能形成牢固的合力。
與其他醫藥聯盟不同的是,“共同體”還有資本的介入。浙江國投醫藥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是看了《中國醫藥報》的有關報道后才決定與“共同體”進行接觸的。而早在今年1月,杭州銀行就已成為“共同體”中的一員。該行浣紗支行副行長賈俊稱,從2007年起,杭州銀行就開始開展“藥商貸”業務,主要是面向資金周轉不暢的醫藥商業企業提供各種相應的服務。
給藥品流通環節強制“瘦身”,抑制藥品層層加價,已經成為國家政策的明確指向。吳滌生認為,新醫改將使醫藥流通領域的龍頭企業強者更強。姜巨舫則表示,合作是大勢所趨,大家都在積極探索;共贏是共同追求的目標,不競爭是最好的競爭;發展是社會主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業內認為,隨著新浙商的不斷聯合,浙江醫藥流通市場將有可能上演“三國歸晉”的好戲。屆時,那些覬覦浙江醫藥流通市場的大鱷們,也許會隨著新浙商的崛起而不得不選擇放棄。
來源:中國醫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