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晶硅難逃“兩高”命運?


    時間:2010-06-08





      針對商務部擬將多晶硅行業列入六大“兩高”行業名單的傳聞,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日前表示,商務部將對名單中的行業限制出口,但我國多晶硅出口很少,對企業影響不大。他同時認為,這對行業發展是一種警示。

      孟憲淦透露,商務部一開始是想把光伏行業列入“兩高”行業中,后來在征求行業協會意見以及跟發改委協商之后才“收窄”了范圍,只限于光伏行業的上游――多晶硅。

      商務部的具體措施是,限制多晶硅產品出口以及來料加工貿易。但由于國內多晶硅一半以上需要進口,出口及來料加工貿易占的比例很小,因此,對行業的影響短期來看有限。不過,多晶硅生產企業依舊擔心,如果被列入“兩高”行業,則意味著未來將很難得到相關策的支持,不利于多晶硅行業未來的發展。

      多晶硅再次“被點名”

      近年來,多晶硅成了投資領域最熱門詞匯和上市公司追捧的香餑餑,行業內幾乎一致認為,“只要涉足多晶硅項目,企業就能憑借新能源概念受到市場熱捧。”

      然而從2009年開始,隨著“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實現壓力的日趨增大,多晶硅首次被決策層“點名”。2009年9月26日,國務院批轉發改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中明確指出多晶硅產能已明顯過剩。

      在剛剛過去的5月份,多晶硅再次“被點名”。5月18日,商務部征求行業組織意見,打算將光伏行業同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一并列入‘兩高’名單的消息幾乎傳遍了整個光伏企業,“商務部的相關會議是在5月18號和24號開的,正好這兩次會我都參加了。”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說。

      據了解,由于多晶硅的“拖累”,商務部在落實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通知》要求時將光伏行業初步列入了“兩高”行業。5月18日,商務部召集了來自鋼鐵、有色、建材、化工、造紙、光伏六大行業協會的相關負責人,希望聽取他們對“兩高”行業名單的意見。

      “這只是一個征求意見。”孟憲淦強調,“但在此次會上,很多專家認為光伏整個產業列入高耗能、高排放的行業是不對的。”

      但商務部相關人士表示,多晶硅行業一直以來都被普遍認為是高耗能行業。據測算,目前國內提煉多晶硅耗電量基本在每噸2萬千瓦時左右,而同為高耗能行業的電解鋁,用電量才約為每噸1.45萬千瓦時。

      針對商務部相關人士的說法,孟憲淦卻持有不同觀點。孟憲淦說,多晶硅制造環節的綜合能耗每公斤200度電,高于電解鋁的單位能耗,但我國多晶硅產量并不高,總耗電量也不大。以2009年為例,全年國內生產多晶硅2萬噸,照此計算,總共消耗了40億度電,而全年發電總量為3.6萬億度電,多晶硅生產的消耗占總發電量不到千分之一,而制造太陽能電池環節的耗能更少。

      “從單位產值能耗看,光伏產業的產值能耗遠低于鋼鐵和電解鋁行業。”孟憲淦強調。“在光伏整個產業鏈中,在整個上游,多晶硅耗能是高一些。但到了下游,能耗是非常少的。”孟憲淦直言,“要把整個光伏行業列入雙高領域是不妥當的。”

      眼看整個光伏產業即將面臨被集體“封殺”的厄運時,情況出現了一些轉機。在聽取相關專家意見和與發改委交流后,5月24日,商務部再次召開會議,決定不再把光伏整個行業列入雙高的行業,僅僅把光伏產業上游領域的多晶硅列入雙高,同時多晶硅也成為45個雙高項目的前五名。

      對此,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則認為,“光看單位能耗也不盡合理,還應該考慮同樣的能耗在不同產品中創造的價值。”他舉例說,“一公斤的多晶硅的價格可以賣到60到70美元,而一噸水泥才能賣這個價,但它卻要消耗兩百度電。”“我們在制定政策時候一定要考慮到整個大環境,如果急急忙忙的出臺政策,卻不考慮政策帶來的影響,這將產生很多消極的效果。”李俊峰指出。

      不過,孟憲淦也提醒,“政府有意識把多晶硅放入禁止出口的目錄,雖然目前沒有實質的影響,但這是一個警示,我們在發展多晶硅產業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節能降耗,否則這個產業是不能夠飛速發展的。”

      雖然專家們的態度較為樂觀,但我們不容回避的是,一旦商務部兩高行業名單塵埃落定時,多晶硅產品將會被限制出口,與其相關的加工貿易也將受到限制。

      企業反應各異

      2009年中國多晶硅的產量為1.5萬噸左右,而市場實際需求近4萬噸,一半以上需要進口。預計到2010年,中國多晶硅產量將達到3.5萬噸左右,但這個產量還是只能滿足2010年中國多晶硅市場需求的一半,還有近3萬噸需要進口。

      專家們認為,商務部把多晶硅列入“兩高”行業,對光伏行業的影響是有限的。不過,一部分生產多晶硅企業還是表示了擔心。江蘇一位多晶硅企業董事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被列入‘兩高’行業,則意味著未來將很難得到相關政策的支持,多晶硅行業未來的發展令人堪憂。”

      針對企業的擔心,孟憲淦說,“商務部僅僅是管進出口的加工貿易,對于政策方面影響不大。”據孟憲淦介紹,商務部的舉動僅僅會限制出口。而我國多晶硅價格比國外高,質量也不如國外,我們更多的還要從國外進口硅原料,所以對我們沒什么影響。我國每個月進口的多晶硅都在一千噸以上,價格大約為47~48美元。而國內的每一公斤價格卻高于50美元,多晶硅出口非常少。

      “商務部是為了落實中央5月份的會議精神,要嚴格的限制‘雙高’產業的發展,加大對節能降耗指標的完成力度。”孟憲淦補充說,“所以,我們要從政策本身的高度來理解這個問題,而不要局限于很小的一個范圍。”

      政策支持的憂慮看似消去,但企業的擔心卻依舊存在。同處多晶硅行業的一家云南企業老總談到,“我們的多晶硅項目是去年才規劃的,而和我們相同情況的企業還有很多。我們這樣的企業真正達產還需要兩三年的時間,到時候中國的多晶硅產業可能將真正步入產量過剩而不是產能過剩。如果限制出口,這些企業的產品該怎么辦?”

      部分企業滿心憂慮,英利集團卻處亂不驚。“我們現在還沒看到正式的紅頭文件,所以我們沒什么好擔心的。”英利集團首席戰略官馬榮祿說。

      難道是因為現在還沒正式確定“兩高”名單,所以英利集團才不擔心?還是說因為英利有著自己獨特的解決辦法?帶著這個疑問,記者再次找到馬榮祿。馬榮祿告訴記者,“我們英利生產多晶硅的工藝是全球最先進、最環保的,所以我們對‘兩高’名單沒什么好擔心的。”

      但是,記者發現,此次商務部所“兩高”名單中所列入的多晶硅似乎并沒有從工藝上進行區別,而是有可能將整個多晶硅行業列入“兩高”名單中,那是否意味著無論先進的工藝還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工藝都將面臨同等待遇?


    來源: 人民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