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內人士對苯酚這一化工原料產品并不陌生,苯酚主要用于制造酚醛樹脂,雙酚A及己內酰胺。其中生產酚醛樹脂是其最大用途,酚醛樹脂廣泛應用于民用、工業、航空航天、汽車、電子、機械、交通運輸等國民經濟各個領域。據了解,酚醛樹脂占苯酚產量一半以上。在我國,近年隨著雙酚A和酚醛樹脂的高速增長,使苯酚產業進入了發展快車道,2005年苯酚行業迎來產業高潮。時至今日,慧聰化工網帶您深入解讀2010年上半年的苯酚行業走勢。
苯酚產品市場供應一覽
3月份國內苯酚市場平穩運行
華東市場:華東地區苯酚市場商談氣氛清淡,部分貿易商報價在11900-12000元/噸,實際成交在11800元/噸左右,買方詢盤意向低價較多,下游需求不佳,市場人士觀望廠家裝置動態。
華中市場:山東地區苯酚市場商談尚可,部分商家商談價格在12300-12400元/噸左右。下游需求疲軟,謹慎采購下詢盤一般,市場實際成交有限。
華南市場:華南地區苯酚市場整體清淡,月初商家出貨一般,部分貿易商參考商談在12200-12300元/噸,下游廠家開工仍不理想,詢盤有限,市場商談不多。
華北市場:燕山周邊地區苯酚市場商談氣氛清淡,部分商家報價在11950-12000元/噸,在下游需求不佳下市場成交有限,月初貿易商無出貨壓力,觀望市場。
國內苯酚市場運行平穩,市場商談氣氛尚可,下游工以消耗庫存為主,按需采購,市場成交稀少,目前市場庫存較多。據悉,3月初那周江蘇地區張家港口預計抵達數批苯酚,數量3000-4000噸,遠洋、近洋皆有。
4月苯酚市場處于上行較難下行不易局面
近期苯酚市場處于上行較難下行不易的盤整局面。由于目前價格不低,商家對后市多持觀望態度,在高橋和燕山廠家等聯手拉漲后,市場依然上漲緩慢,部分商家操作方向感不強。4月2日,華東苯酚市場穩定,參考價格12100~12300元(噸價,下同);華南苯酚市場平穩,參考商談價在12100~12200元;華北燕山周邊苯酚市場穩定,參考價格在11950~12000元。4月底苯酚價格呈上漲趨勢。
目前苯酚市場利好居多:一是原油高位盤整,苯酚上游純苯價格上調300元(噸價,下同),執行7800元;二是下游雙酚A價格上調至15500元;三是高橋石化老區6萬噸裝置3月31日起停車檢修,計劃10天左右,燕山廠家限量銷售,天津石化延遲開車時間;四是因韓國LG酚酮裝置停車檢修,日本三井位于千葉的酚酮裝置停車檢修,近期近進口貨源不多。在眾多利好消息的支撐下,苯酚市場順利走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社會庫存依然較多,這也是4月份進口貨源不多的主要原因。另外,目前苯酚處于較高價格,下游在開工負荷一般、成本轉嫁困難情況下較為猶豫,多在消耗前期庫存,市場詢貨多為二手商。
近期苯酚市場處于不溫不火局面,市場在利好居多的情況下,多數認為后市盤穩上行。社會庫存雖然是壓制價格上行的主要原因,但隨著下游開工的逐步恢復加上眾多利好的存在,后期苯酚市場依然值得期待。
慧聰化工網觀點:從2010年3、4月中獲悉,苯酚市場處于平穩期,商家均持觀望態度。雖然苯酚市場不是很火熱,但商家們并未停止苯酚項目的投產:如高橋石化在上海化學工業區建設的20萬噸級苯酚/丙酮裝置,年產12.5萬噸苯酚和7.5萬噸丙酮,目前已投產;藍星新材料擴建其在哈爾濱的苯酚/丙酮裝置,規模由5萬噸級擴至12萬噸級苯酚/丙酮項目。此外,還有滄州煉油廠的20萬噸級苯酚/丙酮項目、福建煉化公司的15萬噸級苯酚/丙酮項目等。(以上苯酚項目,是2005年的網上資料。)如此多苯酚項目投產,在原料方面是否能跟上步伐呢?
丙烯資源的短缺抑或阻礙苯酚市場
慧聰化工網從相關資料中了解到,目前,我國現有苯酚生產企業40多家,其中采用先進的異丙苯法并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有4家。我國苯酚生產能力中雖然80%采用了異丙苯法生產技術,與國外廠家相比,異丙苯過氧化法苯酚生產裝置規模普遍偏小。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苯酚產業擴建計劃已經制訂完備,部分擴建計劃已實施完畢。藍星新材料無錫樹脂廠目前正在啟動建設“十一五”發展規劃,重點項目包括15萬噸/年環氧樹脂、9萬噸/年雙酚A、20萬噸/年苯酚/丙酮等。苯酚項目的大規模投產,使得供應水平相對提高。但產能不等于實際產量:雖然我國苯酚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產量也有明顯增加,可供資源是不容樂觀:原料丙烯資源短缺制約了我國苯酚產量的提高。因為,異丙苯法生產苯酚主要是以丙烯為原料,由于國內石油資源緊張和石油裂解加工能力不足,因為,異丙苯法生產苯酚主要是以丙烯為原料,由于國內石油資源緊張和石油裂解加工能力不足,目前所有石油裂解產品均產不足需,對進口依賴程度較大,而擴大石油裂解加工能力所需投資巨大,因此原料供應吃緊短期內還難以解決。
來源:慧聰化工網作者:安朋偉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