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新能源車進入國家發改委的產業目錄。該目錄明確提出,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和使用醇醚燃料、天然氣、混合燃料、氫燃料等新型燃料的汽車。
2010年5月5日,國務院召開全國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動員和部署加強節能減排工作。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了重要講話。通知指出,要繼續做好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5月底前有關部門要出臺具體的實施細則。
這對于目前舉步維艱二甲醚企業來說,無疑是一道救命符。
產能嚴重過剩 行業短期困境
國內首家推出二甲醚產品資訊的中國化工網,可謂是見證了二甲醚行業的輝煌與慘淡。2005年,我國二甲醚產能僅12萬噸,2006年攀升至44.5萬噸,2007年躥至220萬噸,2008年進一步飆升至436萬噸。短短3年時間,產能增長了424萬噸,年均增長1178%。據城市燃氣協會二甲醚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陳衛國介紹,目前我國二甲醚產能已經達到600萬~800萬噸。如果規劃中的項目全部建成,到2010年底,我國二甲醚產能將達到1484萬噸。
二甲醚產能快速增大的同時,其應用領域的開發卻不盡如人意。目前,二甲醚除主要用于摻燒液化石油氣外,在膠黏劑、氣霧劑、制冷劑和醫藥麻醉劑等領域應用很少。此前被人們寄予厚望的二甲醚汽車,除了在上海147路公交車上試用過一段時間外,并沒有得到推廣應用,甚至沒有得到社會認可。而九豐公司的二甲醚混摻液化氣時間的曝光,更是將這種清潔能源,推向了十分尷尬的生存境地。
清潔能源身份 亟需政策扶持
液化氣混摻二甲醚,在民用范圍內是受規定禁止的,但在工業使用領域是允許的。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易壓縮、冷凝、汽化特性,在制藥、燃料、農藥等化學工業中有許多獨特的用途。二甲醚用作車用燃料可以很好地替代柴油工作于壓燃式發動機。研究表明,與柴油發動機相比,二甲醚發動機優勢明顯,其功率比柴油機高10%至15%,熱效率比柴油機高2到3個百分點,噪音比柴油機低10至15分貝。更大的優勢是,它能實現無煙燃燒、超低排放,能滿足歐洲Ⅲ甚至歐洲Ⅳ排放標準和美國的加州超低排放ULEV標準。這也完全符合我國目前大力倡導的節能減排政策。
為引導新能源汽車的持續消費,國家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個人補貼政策也在緊鑼密鼓的制作中。該政策一經推出,不僅會直接利好新能源汽車行業,而且會帶動對替代燃料---二甲醚的需求。記者從第三屆國際甲醇-二甲醚/LPG高峰論壇組委會處了解到,目前,盡管二甲醚汽車已經在上海和山東等地試運行,效果良好,但對整個產業而言,相關的國家標準亟需出臺,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一位業內人士也表示,希望國家的政策及標準盡快出臺,從而救企業于水火。
該組委會同時呼吁企業和媒體能攜起手來共度難關,以保障更好地促進這一新型環保、經濟的重大替代性能源產業的發展。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