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化工以國際化帶動治理結構變革


    作者:梁盛    時間:2010-05-13





      中廣網北京5月13日消息(記者梁盛)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6時40分報道,在海外并購市場長袖善舞的中國化工集團公司,近日又鎖定下一個目標,將通過海外并購迅速進入高附加值的化工新材料領域。公司總經理任建新表示,將探索以“國際化”帶動公司治理結構變革,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中國化工集團曾經創下了中國企業在海外收購的最高頻率。2006這一年,中國化工連續完成三項大規模海外收購:拿下全球第二大蛋氨酸生產企業法國安迪蘇和澳大利亞最大的聚乙烯生產商凱諾斯,而與法國羅地亞的合作,又使旗下藍星公司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大有機硅單體制造商。

      任建新這樣解釋為何中國化工偏好收購——“我們選擇的收購基本上都是歐美這些發達國家的,我要通過買這些先進企業,按照它的做法,改變我們公司的治理結構。我一直在思考加入WTO對我們來說挑戰是什么?我覺得就是怎么融入國際社會、怎么按照國際規則辦事。你要跟別人競爭,你都不知道怎么做,怎么競爭?”

      “走出去”的中國化工也不忘“拿進來”,這就是引進國外戰略投資。2008年10月,美國黑石集團出資6億美元收購了中國化工獨資子公司—藍星公司20%股權,這也是黑石在中國的第一筆投資。任建新認為,這筆交易是物有所值。“我們當時引進美國黑石作為戰略投資者,確實不是看上他的錢。當然當時賣了8.8倍也是在商言商,肯定高興。要資產增值,只有交易才會有增值,否則都只是賬面價格而已。”

      并購給管理帶來巨大挑戰。在不斷延伸的“國際化”征程上,中國化工的公司治理結構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下一步我們的國際化經營,我們準備做的是引進全球化工最佳實踐。也就是全球化工做的最好的,人家怎么做,我們就照著做。比如說引進全球最佳經理人、專業咨詢公司,比如說我們的人事,我把他外包了,外包給專業的咨詢公司去做。”

      中國化工透露,未來他們將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和環境科學三大領域有所作為,逐步形成“3+1”的產業格局。借助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化的產業轉移機遇和信息化的管理變革手段,加快進行產業結構新的調整,形成差異化和后發競爭優勢。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