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國經濟延續了去年以來回升向好的發展態勢,能源經濟也持續穩定復蘇。盡管受到極端天氣影響,年初部分地區、部分時段出現供需偏緊狀況,但總體上看,全國能源供應相對寬松,價格基本穩定,預計二季度宏觀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內外需持續恢復,對能源需求形成有力支撐。
能源供應總體平衡
一季度我國能源供需從年初偏緊逐漸恢復至總體平衡,雖然主要能源品種需求繼續回升,但能源供應總體平衡有余。4月23日,在國家能源局舉行一季度能源經濟形勢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司長周喜安介紹說,隨著宏觀經濟整體向好回升勢頭進一步發展,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快速發展,帶動能源需求持續增加,居民生活用能迅速攀升。一季度全國累計發電量948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8%,與2009年四季度基本持平,僅下降1.3%。隨著煤炭供需恢復平衡,煤炭庫存逐漸回升,價格回落。3月末全社會煤炭庫存1.78億噸,比年初增長3.8%,接近正常存煤水平。
而我國主要能源品種需求也繼續回升。電力需求持續旺盛,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969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4.2%,增速與去年11月、12月基本相當,同比仍然保持較高水平。
數據顯示,占全社會用電量72.6%的工業一季度用電量704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7.6%,增速提高36個百分點,對全社會用電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6%,是帶動全社會用電恢復增長的主要力量。其中,鋼鐵、化工、建材、有色四大行業合計用電量316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3.9%,增速比全國用電平均增速高9.7個百分點,對全社會用電增長的貢獻率達42.4%。
此外,煤炭需求也呈高位趨穩態勢。一季度全國生鐵、粗鋼、鋼材、水泥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1.7%、24.5%、28.6%、20.3%,從而拉動煤炭需求快速增長。成品油消費穩中有升。據行業統計,一季度全國成品油銷售量同比增長24.3%,其中3月份比2月份增長31.2%。
行業發展彰顯三大特點
能源結構調整穩步推進。一是資源整合有序展開。繼山西省之后,今年河南省全面部署煤炭資源整合和企業重組工作,力爭年底建成3個年產5000萬噸的大型煤炭企業,省骨干煤炭企業的資源量占全省85%以上,產量占75%以上。內蒙古、寧夏自治區政府及有關企業簽署了煤炭資源整合開發合作協議,兩礦整合后煤炭儲量超過400億噸,成為我國最大的整裝煤田之一。二是電力結構繼續優化。3月末,全國6000千瓦以上電廠裝機容量中,火電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1.37個百分點,水電、風電、光伏發電比重上升1.49個百分點;百萬千瓦發電機組累計達到24臺。一季度全國電源基本建設完成投資480億元,同比增長6.89%,目前全國投產、在建和開展前期工作的生物質發電項目有170多個,裝機容量460多萬千瓦,其中已投產50多個,裝機容量100多萬千瓦。全國電源新增生產能力1613萬千瓦,其中風電209萬千瓦,比去年同期多投產159萬千瓦;水電131萬千瓦,與去年基本持平。
能源裝備自主化取得新成果。國產大型輸變電設備制造業躍居世界先進水平。國產輸變電產品的生產規模、制造能力、技術水平、生產效益已領跑國際同行業最高水平。一批關鍵核電技術裝備自主化實現重大突破,海洋深水鉆井平臺自主化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如中船集團和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為中海油設計建造的當今世界最先進的3000米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及煙臺萊福士為巴西建造的2500米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順利出塢,可在南海、東南亞、西非、巴西等深水海域作業。
能源國際合作領域拓寬。1月下旬,由中國化學工程公司總承包,東方電氣集團公司承擔制造的印尼萬丹省拉布灣地區電站項目第一臺機組正式投產發電,其他機組將陸續于2年內投入運行。國家電網所屬山東電力基建總公司與印度沃丹特集團簽訂賈蘇古達3×66萬千瓦電站項目EPC總承包合同,項目所有主設備和絕大部分輔助設備均從國內采購,可帶動機電設備出口70億元人民幣。
能源需求“淡季不淡”
國家能源局認為,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的基礎仍較脆弱,金融領域風險沒有完全消除,貿易保護主義明顯抬頭,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歐洲多個國家面臨主權債務危機困擾、歐元體系面臨考驗。國際油價大幅波動,非基本面因素影響油價上行的壓力較大。目前歐美經濟回升主要還是補庫存帶來的動力,如果這種回升不可持續,將加大我外貿恢復的阻力。但世界經濟復蘇的步伐不會停滯,今年以來各主要經濟體經濟復蘇的態勢日漸明朗,一些國際組織也先后調高了2010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目前看,今年國內將加強對信貸投放過快的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和房地產行業的風險監控,我國經濟企穩向好的態勢進一步發展,穩固的基礎繼續充實。基于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一年來拉動內需項目建設的周期性,預計二季度宏觀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內外需持續恢復,將對能源需求形成有力支撐。
具體來看,去年四季度以來房地產新開工面積保持較高增幅,對上游行業的拉動作用日漸顯現,預計二季度全國電力、鋼鐵、建材、有色行業的產品產量仍將保持增長,直接拉動全社會煤炭需求。如西南地區旱情持續至5月中旬,水電出力仍將受到制約,當地電煤需求將較同期增加。盡管二季度是煤炭消費淡季,但煤炭需求將呈淡季不淡的特點,預計二季度全國煤炭產量環比增速將有所回落。此外,隨著新財年國際煤炭貿易合同生效,近期國際煤價及海運價已開始上揚,煤炭進口優勢減弱,預計從4月份開始煤炭進口將有所減少。
在電力方面,從去年開始,國內經濟企穩回升依靠的主要是第二產業,目前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等行業快速增長的動力依舊,而今年以來,西北、華北、華中等地高載能行業用電增幅一直保持較高水平。加上二季度全國陸續開始春耕生產,農業和農村生產用電也將增加。預計全社會用電量仍將保持高位,但考慮到去年同期電力市場已開始恢復,基數相對較高,與一季度相比,預計二季度用電增幅將有所回落,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有余。
成品油方面,國家能源局表示,二季度隨著經濟持續回暖、工業生產加速、交通運輸持續復蘇以及沿海漁業生產進入旺季,“三夏”農業用油陸續展開等,柴油將進入季節性需求高峰。天氣轉暖,車輛出行率將逐步回升,年初汽車銷量的快速增長為后期汽油需求提供了支撐。同時,隨著航空運輸旺季來臨,國內機場新建、擴建和世博會開幕等因素,將推動煤油需求繼續保持增長。預計二季度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為5470萬噸—5570萬噸,同比增長5%左右。去年以來國內新增煉油能力較多,開工率將保持較高水平,預計二季度成品油產量將繼續穩定增長,庫存持續高位,市場供應總體寬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