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底開始,我國的春耕生產自南向北陸續展開,南方開始早稻育秧,播種春玉米、春大豆等,3月至5月上旬是春耕春播最關鍵的時節。今年我國大部分地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天氣異常,導致春耕推遲。在東北地區,3月份,黑龍江、遼寧、吉林三省再次遭遇強降雪天氣,使東北三省的氣溫下降,春耕推后。而春耕期間,東北地區的尿素需求量是最大的,因此對目前的消費影響很大。西南地區,云南、貴州、廣西、四川南部等地目前正遭受著60年來最為嚴重的特大干旱。西南五省耕地受旱面積7935萬畝,僅云南省秋冬播農作物和水果、茶葉、蠶桑、橡膠、咖啡5類經濟作物就因旱絕收1485萬畝,秋冬播農作物絕收1417萬畝。農作物受災情況嚴重,使得當地化肥使用量大幅度下降。
由于異常天氣對化肥需求造成致命的打擊,春耕旺季化肥價格不升反降,自2月中下旬以來持續大幅下跌。據商務預報數據顯示,3月份國內化肥價格總水平環比下降0.9%,其中尿素價格降幅最大,環比下降2.7%,進口氯化鉀次之,環比下降1.5%,過磷酸鈣價格下降0.7%,國產磷酸二銨和三元復合肥價格幾乎與上月持平。同比來看,由于上年基數較高,目前化肥價格整體水平仍低于上年同期,降幅約為11.8%,其中降幅最大的是進口氯化鉀價格,同比下降23.0%,三元復合肥價格同比下降11.6%,磷酸二銨價格同比下降8.9%,堅挺的尿素價格也出現了同比下降,降幅為5.8%。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扶持農業生產的政策措施。會議指出,當前氣候條件極端異常、農業災害多發重發,給農業生產造成極大困難。同時,生豬價格持續下跌,農民養豬生產積極性嚴重受挫。會議強調,必須高度重視農業生產面臨的嚴峻形勢,要在加快落實中央已確定強農惠農政策的基礎上,采取更有針對性、更有力的措施,保障春耕生產順利進行,全力奪取夏季糧油好收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提供有力支撐。
進一步扶持農業生產的政策措施,為低迷的化肥市場帶來一線生機。政策措施中,“一是實施冬小麥弱苗施肥、西南旱區覆膜種植和東北水稻大棚育秧補助,中央財政按每畝10元的標準,對全國11個冬小麥主產區5300萬畝弱苗麥田給予補助”將直接補貼追肥、育秧,將提高農戶購肥積極性,尤其在冬小麥主產區,尿素等高濃度氮肥需求將有望好轉,西南、東北等育苗育秧補助地區的二銨、復合肥需求有望好轉。“二是增加高產創建補助。中央財政在已安排6億元高產創建專項資金的基礎上,再增加5億元。新增資金向水稻尤其是東北優質粳稻產區傾斜。”高產創建補助主要是指在全國選擇糧棉油生產大縣,建設2600個糧棉油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其中糧食作物2050個,油料作物350個,棉花200個。通過推廣良種、普及高產技術,進一步提高糧棉油單產和品質水平,提高種植效益。此次增加補貼的金額與已安排的專項資金相比,規模幾乎相當,表明中央發展高產創建的決心和力度,同時強調向東北優質粳稻產區傾斜,將對東北糧食產區產生重要意義,刺激農戶種糧積極性,進而刺激農戶購肥需求。第三條政策主要針對油菜籽收購價格;第四條政策是關于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加快春耕進度;第七條政策是針對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這三條政策措施都從不同層面間接利好化肥需求,成為近期穩定化肥市場重要因素。政策的頒布與實施,無疑為當前低迷的化肥市場帶來一線曙光。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