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全球石化市場需求危機已結束,但產能過剩危機來到的產業格局,美國析邁石化咨詢公司CMAI總裁加里?亞當斯在前不久于休斯敦召開的CMAI第25屆全球石化大會上表示,對此業界不必過分擔憂,因為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對新增石化產能的吸收能力較強。
全球需求下挫以及盈利能力下滑改變了石化產業的格局,石化生產商被迫關閉裝置、閑置產能、優化操作,以提高生產效率和減少成本。當前一些石化生產商的競爭能力已經強于此次全球經濟衰退前的水平。然而,中東和亞洲地區大量新增產能陸續投產將給全球石化生產商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
CMAI稱,未來幾年全球石化市場需求有望以年均約5%的速度增長,但過剩的產能將抑制石化業盈利能力,這種情況將持續到2012年。從2013年起,全球石化行業的盈利能力將開始回升,2014-2015年將達到本輪周期的峰值。
亞當斯認為,未來幾年亞洲地區石化產品需求增速將遠遠超過全球平均水平,至2015年年均增速將至少達10%,這將給當地生產商提供機會。同期,北美地區石化產品市場需求將以年均約2%的速度增長,而歐洲地區的年均增速約為1.7%。
CMAI表示,在需求疲軟以及供應過剩的困境下,全球范圍內石化產能將繼續進行合理化調整,調整主要將集中在高成本地區,包括東北亞、西歐和北美地區。CMAI稱,2012年前全球約750萬-900萬噸/年的乙烯產能將被整合,2008年底至2010年,全球約300萬噸/年的乙烯產能將被關閉。
陶氏化學公司負責油氣和能源、基礎塑料以及合資項目的高級副總裁胡安?盧西亞諾表示,新興市場的影響正在迫使全球石化產業進行重組,石化產業的重心正在從北美和歐洲等成熟經濟體轉向新興經濟體。亞洲過去只占全球石化市場15%的份額,但當前所占份額已達到35%,估計15年后這一比例將達50%。
盧西亞諾同時指出,不僅是亞洲石化生產商正在改變全球石化產業的格局,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同樣也在發揮作用,這些國家已將投資目光瞄向眾多傳統石化生產商沒有涉及的非洲大陸。在短短的8年時間里,金磚四國對非洲GDP的影響已經從220億美元大幅增加至1660億美元。
盧西亞諾指出,全球化和用戶至上是影響全球石化工業的一條主線。金磚四國正在引領全球石化產品需求的增長,同時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日趨增強使人們對環境友好型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