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糧食、能源和礦產都是極具戰略意義的資源。它們對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印度時報》3月30日發表了題為《珍貴的東西為何具有戰略意義》一文,內容摘要如下:
人口增長、財富增加、飲食習慣改變以及發展需要,給水、糧食、能源和礦產等戰略資源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全球糧食體系勉強能滿足現在的需求,可世界銀行預測,到2030年全球需求將增長50%。種更多的糧食需要更多的水。水資源如今已處于極大的稀缺壓力之下,因為污染問題正威脅著世界上的淡水資源。
到2030年,全球對水的需求將比供給高出40%。如今,僅農業一項就需用水約3.1萬億立方米,相當于全球取水量的71%;到2030年,如果不計算節水技術所節省的水量,農業取水量將增至4.5萬億立方米。
未來20年,亞洲的能源需求占全球需求的比重預計將翻番,對石油的需求將增至48%,而對天然氣的需求將增至22%。然而,考慮到其有限的石油和天然氣儲備,亞洲特別容易受到供給突然短缺或中斷的影響。
資源爭奪問題將進一步導致資源地緣政治關系日益緊張。比如,歐洲奮力確定里海盆地和中亞的一些石油和天然氣管道的走向,因為如果中亞和里海能源供應能通往歐洲市場,這將有助于歐洲油氣進口多元化,并減輕其對俄羅斯的依賴。
明明白白且不容置疑的事實是,亞洲的能源需求開始影響戰略思維以及軍事規劃。某些國家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性不斷增強,這有利于解釋其對海上力量和海上安全問題的日益重視,以及尋求更大的戰略空間的要求。對海上航線的安全問題以及越來越受能源供給中斷影響的擔憂,促使一些國家探尋海上安全領域的合作之道。
水是獨特的挑戰。各國可以尋遍全球獲取石油、天然氣和礦產以維持其經濟機器的運轉,但水無法通過國際貿易合同獲得保障。對國家水資源的可持續性綜合管理對于預防水源減少、消耗以及污染至關重要。為了填補供求缺口,必須采取水源保護、節水、雨水收集、水循環以及滴水灌溉。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