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將出臺藍圖催生中國新能源元年


    來源:   時間:2010-04-06





      在2010年全國人大政協兩會上,新能源和“就業、住房、低碳經濟”等一樣成為熱點話題,備受國人關注。

      兩會代表委員提出了大量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建議和議案。其中,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兵裝集團總經理助理、天威集團總經理丁強的議案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人大代表、皇明太陽能集團董事長黃鳴與多名代表聯名上書,建議中國申辦2012年世界氣候變化大會,讓世界感受中國在發展新能源和節能減排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自從有消息說,國務院出臺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同時,還要出臺一個能源領域的規劃,關于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很快就要出臺的說法就不絕于耳。進入2010年,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還是沒有出臺。

      盡管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至今沒有出臺,但是新能源產業被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還是被業內人士看作是一系列政策紅利的開始。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洗禮、經濟復蘇的機遇、經濟刺激政策的推動,又走到了2009年末的哥本哈根會議,新能源無疑成為關鍵詞。

      2010年伊始,新能源產業便呈現出風起云涌之勢。太陽能等新能源的企業加快全國布局的腳步。專家認為,2010年,隨著國家政策的傾斜,新能源產業充滿機遇,將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

      碳排放和新能源在塑造未來的世界形態

      新能源又稱非常規能源。是指煤、石油、天然氣以及大中型水電等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按類別分為:太陽能、風力發電、生物質能、生物柴油、燃料乙醇、新能源汽車、燃料電池、氫能、垃圾發電、建筑節能、地熱能、二甲醚可燃冰等。有專家指出,新能源剛開始開發利用或正在積極研究、有待推廣,普遍具有污染少、儲量大的特點,對于解決當今世界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和資源特別是化石能源枯竭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勻,對避免由能源引發的戰爭也有重要意義。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日前指出,在新能源上取得突破的話,可能引發新的技術革命。很多國家都把發展新能源、發展低碳經濟作為搶占后金融危機時期的一個制高點,中國也在研究在后金融危機時期怎么培育新型產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王金照表示,中國的新能源產業,相對于發達國家具有成本優勢,相對于發展中國家具有技術優勢。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的出臺,除了解決能源以及氣候變化的問題,還有利于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

      知名經濟學者蔣國平曾對記者說過,當年美元讓美國成為世界金融霸主,美國最終釀成了本次國際金融危機。現在,碳排放和新能源正如當年的美元,在塑造未來的世界形態。誰擁有“碳”的話語權、操控權,誰就主導、制定游戲規則,就擁有未來的世界。碳博弈將會給未來世界帶來什么?我們拭目以待。

      2010年或將是新能源元年的到來

      2009年,我國能源供求經歷了從低迷到回穩的過程。統計顯示,進入2009年11月份,電力需求加速回升,煤炭需求呈上升趨勢,局部地區電煤供應出現緊張。

      “從總體上看,2010年宏觀經濟走勢將繼續保持目前的回穩勢頭,進一步帶動全社會能源生產消費的穩步增長,能源行業效益將會在2009年有所好轉的基礎上繼續向好。”張國寶在第二次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如是判斷。

      據了解,國家能源局初步確定的2010年能源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約28.5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3.6%。

      針對業界有關2010年能源需求回升、供求可能再現緊張的擔憂,張國寶表示,2009年我國預計凈進口煤炭近1億噸;雖然山西等地進行的煤炭資源整合對產量有一定影響,但目前在建產能仍有8億噸,2010年進口仍會保持相當規模,煤炭總體供應量不會下來。

      盡管2010年中國的能源供求相對寬松,但是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洗禮、經濟復蘇的機遇、經濟刺激政策的推動,在后金融危機時期,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步伐不斷加快,政府政策的天平開始向新能源行業更多的傾斜,新能源這個朝氣蓬勃的行業正充滿了新的機會。2010年的諸多機遇中,涉足新能源領域的投資者將會進一步感受到該行業的崛起之快。有人認為,隨著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的出臺,2010年將成為中國的新能源元年。

      有專家預測,除了幾乎壟斷中國傳統能源行業的國有企業正在將觸角伸向新能源的各個領域之外,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在新能源行業也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在2010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規劃了一個有關2010年新能源的藍圖:在新能源領域,制定專項規劃,建立準入標準,引導多晶硅、風電裝備等產業突破關鍵技術,實現有序發展,編制重點技術推廣專項規劃和推薦目錄。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態,2010年中國將積極促進低碳經濟發展,做好政策指導和試點示范。有關風電、光伏發電的產業發展指導意見也有望在近期出臺。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金融服務支持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和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指導意見》,定調2010年金融配套政策。其中,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信息網絡、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將在2010年獲得更多的金融支持。

      有關專家分析認為,2010年新能源企業必須進一步加強在新能源、節能減排以及循環利用行業深耕細作,實現新能源產業經濟的良性循環。而政府將會建立一個怎樣的新能源市場機制,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焦點。

      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將很快出臺

      在前不久國家能源局召開的第二次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張國寶針對2020年非化石能源發展目標、2010年能源形勢等問題指出,在控制煤炭消費過快增長的同時,國家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廣受關注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都在緊鑼密鼓進行。

      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等部門組成的部際協調小組春節前成立。部際協調小組將確定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發展重點領域、主攻方向和產業區域布局等重大部署,編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據悉,在政府有關部門于2009年11月提出的信息產業、生物科技等七大新興技術領域中,新能源最有可能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攻方向,從而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在世界范圍內,法國的電力需求有80%來自核電,德國的可再生能源消費占到40%,對比來看,它們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比中國更強勁,所以中國要擺脫對石油的依賴,轉而發展新能源。”原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中國能源學會副會長、新能源專家周鳳起告訴記者,與其他技術領域相比,新能源最符合戰略性新興產業要求。

      工信部某官員告訴記者,新能源與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思路非常吻合,“哥本哈根會議后,工信部把發展低碳經濟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上。”由于新能源行業發展與政策扶持力度密切相關,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在總量和比重上確立多大盤子,備受關注。

      這位官員還表示,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將更加強調實踐層面的操作性,一旦該規劃出臺,一系列新能源基地的選址都將有望明確,并將在近一兩年內,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動下,密集推進。

      為碳排放下降中國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國務院決定,到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有關專家認為,根據現有的能源資源稟賦、經濟結構和能源需求增長趨勢,實現上述目標,難度是非常大的。2008年,我國的能源消費總量為28.5億噸標準煤,其中水電、核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僅為8.4%。

      根據初步分析判斷,要實現上述目標,到2020年我國水電裝機要達到3億千瓦以上,核電投運裝機達到6000萬~7000萬千瓦以上,風電、太陽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量達到1.5億噸標準煤以上。為此,在控制煤炭消費過快增長的同時,國家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作用最大的是核電。“每投產2000萬千瓦核電,相當于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1個百分點。”張國寶在第二次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表示,2010年我國將研究調整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快沿海核電發展,積極推進內陸核電項目。

      應對氣候變化,水電是最值得大力開發利用的清潔能源。預計2010年我國累計水電裝機容量將達1.9億千瓦。如何更好的利用水電資源?張國寶認為,今后應轉變水電開發思路,把水電開發與幫助移民脫貧致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推進水電合理開發。

      近年來,風電在我國呈現爆發式的發展。預計2010年風電裝機將突破2000萬千瓦。專家建議,2010年要繼續促進風電規模化利用,推進大型風電基地建設,協調解決風電市場消納和外送問題。同時,按照科學規劃、適度發展的原則,啟動太陽能發電內需市場。此外,開發利用生物質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各項目標將調高

      周鳳起告訴記者,即使中國新能源快速增長,但在我國目前的能源結構里面,發電站中火電占74.4%,水電占20.4%,核電和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僅占不到7%。相較于一些發達國家,我們的差距甚遠。因此,中國必須在能源結構調整上繼續大做文章,特別是大力發展水電、風電、核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低排放與可再生能源,加大研發投入,重視技術創新,力爭在新能源革命中占據先機。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的初稿已經制定完畢,并完成了向各地發改委以及相關企業征求意見的工作,目前交予各部委征求意見。在完成各項程序,并進行最后的修改之后,將盡快擇機出臺。

      周鳳起透露,本次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與此前的多項產業規劃一樣,主要的內容是2009~2011年三年內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任務,“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最大的特點在于內容非常具體,三年內具體目標和措施都將一目了然。”由于近年新能源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在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中,風電和光伏發電的發展目標相比2007年發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將有顯著的提高。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總投資將超過3萬億元。除了水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以及核電之外,新能源汽車、節能建筑和新材料也將成為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的重點內容。

      按照2007年發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10年,水電規模將達到1.9億千瓦,到2020年,水電規模將達到3億千瓦;到2010年,風電規模將達到2000萬千瓦,在江蘇、河北、內蒙古、甘肅和吉林建立百萬或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到2020年,力爭在甘肅、內蒙古、河北、吉林以及江蘇沿海等地建立若干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到2010年,太陽能發電將達到30萬千瓦,到2020年,達到180萬千瓦。

      周鳳起指出,目前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速度大大超過了原有的規劃預期。在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中,各項新能源的發展目標都將有“一個較大幅度的調整”。除了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外,周鳳起表示,還可能出臺《可再生能源發展指導意見》,目標是健全產業發展,此外光伏上網電價也可能確立,“這是與振興規劃相匹配的,因為如果沒有上網電價,規劃等于零。”

      新能源發展目標的提升將帶來總投資額的增加。

      根據國家能源局提供的最新數據,到2020年,全國水電新增裝機約19000萬千瓦,總投資約為13000億元;風電新增裝機約10000萬千瓦,總投資約為9000億元;太陽能發電新增173萬千瓦,總投資約1300億元;太陽能熱水器新增2億平方米,總投資約4000億元;生物質發電新增2800萬千瓦,總投資約2000億元;農村用戶沼氣新增6200萬戶,總投資1900億元。根據以上數據測算,如果要實現2020年規劃目標,需要總投資約30000億元以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