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處于休眠期,估值偏高
在刺激政策退出預期、全球宏觀經濟變數依然很大以及美元走勢等因素作用下,近期化工品價格基本保持盤整走勢。
另一方面,諸多子行業需求方面也沒有出現明顯的好轉,根據目前最新年報計算,化工各板塊靜態市盈率均高于大盤整體市盈率水平,在未來增長相對保守的情況下,估值明顯偏高,所以總體而言,我們認為行業處于休眠期的時間會延長,行情的啟動應密切關注產能、開工率及價格等因素。
煤、鹽類化工產品
PVC方面:PVC生產工藝除了電石法之外,還有乙烯法。從全球范圍來看,乙烯法占全球總產量的65%,而我國則主要以電石法為主,其占總產量的75%。
盡管需求依然會平穩增長,但過剩的產能依然是價格前行的強大阻力。目前無論是電石法還是乙烯法,其價差在盈虧平衡附近,但對于一體化的電石法生產商而言,由于其電力與電石均可自給,所以其開工率情況及盈利情況均會好于其他公司。總體來講,我們依然看好2010年原油價格,維持以前對油價80-100美元/桶之間運行的判斷,另外,我們也看好房地產開發建設,但PVC價格依然受制于產能過剩,總體我們維持相對樂觀的態度。
純堿方面:純堿的生產方法有氨堿法和聯堿法。受下游市場的回暖,純堿行業也隨之跟進,目前企業開工率從2009年的85%上升到90%以上,各生產企業開工率明顯提高,庫存較少。雖然市場在漸漸回暖,但目前有數百萬噸純堿產能在建設,這與上世紀末亞洲金融危機時進入低谷期截然不同。在1996年下半年至1999年下半年期間,純堿行業沒有一個老廠擴建,也沒有建設一個新廠,因此在亞洲金融危機過后,市場得以迅速恢復,很快走出低谷,并進入長達9年的高速發展時期。所以擴張的產能依然是價格上行的強大阻力。從價差情況看,目前聯堿法和氨堿法輕質純堿價差分別為220元/噸和90元/噸,相比之前,盈利能力已明顯改善。
總體而言,我們認為純堿的復蘇進程將會受到供給方面的巨大壓力,與此同時消費并不會突飛猛進地增長,盈利能力持續增強的動能并不充分,對純堿板塊,我們認為在二季度跑贏行業指數的概率并不大,維持中性的觀點。
尿素方面:我國的氮肥主要是尿素,從2007年1月至今,其占氮肥的比重平均在60%左右,所以尿素市場對農用化肥的敏感性很強。目前,尿素價格保持在1800元左右,煤頭尿素價差在350元/噸左右,盈利能力仍在上升期,但云南旱災也對尿素的需求帶來負面的影響,從交投氣氛來看,下游采貨商備肥積極性略有減緩,但受成本支撐,價格下滑幅度較小,再加上淡儲經銷商仍未動手備肥。綜上所述,國內尿素市場當前多以觀望為主,預計尿素市場在短期內仍將以下滑為主,后期要看國內用肥需求。
磷化工、石油路線產品
磷礦與黃磷方面:目前出現的情況是磷礦石產量同比下降25%左右,與此同時,磷礦石價格也穩步上升,目前保持在340元/噸的水平。從黃磷價格與價差可以看到,黃磷的盈利仍然在復蘇過程。總體上我們認為磷礦石的價格將會在二季度基本保持平穩,那么黃磷的盈利仍然可觀。
磷酸及磷酸鹽方面:磷酸價差也處于恢復上升的通道中,但由于需求并不會大幅上升,成本仍然會有所增長,盈利能力并不會出現大幅回升。石油路線的化工品主要與原油價格有很強的相關性。短期內,由于歐洲頻繁曝出債務危機及主權信用危機被下調的事件,美元依然處于強勢地位,盡管如此,我們對全年的原油價格依然保持樂觀,預計原油價格將在80-100美元/桶之間運行。二季度原油價格依然承壓,出現大行情的可能性并不大。
關注資產注入與重組的投資機會
我們建議投資者關注東華能源(002221),主要是由于其母公司擁有100%控股的全資子公司南京百地年實業有限公司56萬方的LPG巖洞儲罐。目前,公司收購完江蘇碧辟液化石油氣2?1000立方米儲罐,張家港及周邊地區的行業集中度有所提高,公司的毛利率有望提高。待母公司將其50萬方的LPG巖洞儲罐注入到上市公司,公司在所在地區的行業地位將無人能及。
另一方面,我們建議投資者關注紅太陽(000525),主要在于其重組后公司主營盈利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重組也將改變公司的增長路徑。目前,公司重組已經通過江蘇省政府及商務部的反壟斷調查,及國家的環評,而通過證監會的批準也只有一步之遙。重組后的紅太陽將擁有擬除蟲菊酯產業鏈、吡啶堿產業鏈和氫氰酸產業鏈等三條產業鏈,形成“中間體-原藥-制劑-銷售渠道”的整體優勢。
投資策略
我們對化工諸多子行業在二季度的表現依然持謹慎樂觀的態度,總體上講是持中性偏正面的觀點,行業整體性機會不會太明顯,主要在于需求不會增長很快,而產能擴張與過剩程度依然壓制價格上行。我們建議投資者在某些藍籌個股出現一定幅度的下跌之后,可以考慮建倉,與此同時,依然看好未來成長性相對明確的個股,以及因重組改變增長路徑的公司。
來源: 通信信息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