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剩等問題嚴重農藥業面臨大調整


    來源:   時間:2010-04-01





      長期以來,我國農藥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的情況嚴重,企業擴張盲目,農藥產能的增長遠遠大于市場的需求增長,我國農藥行業對宏觀調控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中投顧問化工行業研究員常軼智指出,由于我國農藥產品的同一性強,往往幾十家企業生產同一種產品,而且企業大都是生產專利到期的產品,行業的進入壁壘比較低,產品創新不夠,一旦市場有利可圖的話,容易引起企業的投資沖動,使得農藥產能高于市場需求的情況嚴重。比如草甘膦、吡蟲啉、毒死蜱、三唑磷、噻嗪酮、阿維菌素等產品,就由于生產同一品種的生產企業過多,造成市場上供過于求。

      以草甘膦為例,由于前幾年的草甘膦市場需求量達到了年均15%的增長速度,國內許多企業的紛紛投資,造成產能迅速擴張。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農藥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04年我國草甘膦產能為15萬噸,2005年就達到了20萬-25萬噸,2006年上升到了30萬噸,目前國內草甘膦登記在冊的產能已經達到50多萬噸,二截至2010年1月國內草甘膦產能達到70萬噸/年,而且另外尚有幾套規模較大的草甘膦新建或擴建項目計劃于2010年投產,而國內需求僅5萬噸左右,全球草甘膦年總需求也僅在70-75萬噸左右,我國草甘膦的產能嚴重過剩。

      常軼智認為,由于我國農藥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且同品種生產的企業過多,產業的結構布局不合理以及產能過剩的情況對我國農藥市場以及農藥企業的發展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在國內市場方面,由于農藥的產量大,產品的技術含量不高,同品種生產的企業容易互相壓價,造成不合理的市場競爭,從而影響行業的健康發展和企業的盈利水平。

      在國際方面,對企業而言,國內的競爭環境激烈,需要產品出口來緩解部分產能。而產品出口到發達國家必須要取得當地進口國的登記管理,不登記就不能在當地銷售。由于我國企業大部分都比較小,要獲得許可證需要上百萬美元的資金,一般的企業都負擔不起,因此,我國很多的農藥產品都沒有獲得進入許可證,出口到其他國家只能以原藥方式出口,企業出口產品的利潤空間縮小。

      因此,要改變現狀,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需要相關部門對我國農藥行業進行合理的宏觀調控。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目前,針對農藥行業的產業布局和產能過剩等一些列問題,國家相關部門已經開始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將來,這些政策一旦實施,我國農藥行業的各個方面都會進入大的調整期,我國一些競爭力不強的農藥企業將會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例如,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信息將制定并頒布《農藥工業產業政策》和《農藥生產準入條件》,這些政策將直接決定農藥行業的發展方向。其中《農藥工業產業政策》的內容包括產業布局、組織結構調整和產品結構調整、技術政策、生產管理和進出口管理、社會責任等方面;《農藥生產準入條件》的內容包括企業布局、生產裝置、工藝技術和產品、環保設施、質量保證體系、安全衛生和人員資質等問題。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