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化纖工業快速發展,各種新型纖維蓬勃興起,從源頭引領紡織業集成創新。未來,化纖業還要從智能制造與綠色制造融合中,改革加工體系,解決環境、能源等約束問題,從產業鏈的協同創新中,推進品種品質品牌建設,構建新型市場體系。
作為紡織業產業鏈的源頭,化纖是紡織工業整體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前,由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等主辦的“中國纖維流行趨勢2017/2018發布”活動在上海舉行。展會上共發布了20種代表行業最新技術的纖維品種。
關鍵技術屢有突破
在“中國纖維流行趨勢2017/2018年發布”的舞臺上,濟南圣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物質石墨烯內暖纖維系列新產品賺足了眼球,該材料將運用在內衣、運動服、羽絨服、戶外沖鋒衣等領域。
據悉,該公司的石墨烯內暖纖維,是由生物質石墨烯與各類纖維復合而成的一種智能多功能纖維新材料。用這種纖維制作的服裝具有低溫遠紅外功能,可促進身體皮膚表面微循環,通過人體內部源源不斷產生自發性的熱源,使皮膚表面溫度提高0.5攝氏度至3攝氏度。
“這一新型纖維的研制歷時7年。我們始終堅持科研、生產與應用緊密結合,在全球率先從植物秸稈玉米芯纖維素中提取出生物質石墨烯,并推出了全球第一條生物質綜合利用生產線,實現了產業化和商業化應用。同時,與滌綸復合研發成功,在石墨烯應用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圣泉集團總裁唐地源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生物質石墨烯內暖纖維產品不僅通過了世界權威紡織品生態標簽“Oeko-Tex標準認證”和美國食藥監局FDA認證,還于去年榮獲了意大利國家科技創新獎。目前,圣泉集團在石墨烯方面的發明專利已申報100余項,引進了國際科研團隊,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在產品的實用性方面下功夫,并積極投入石墨烯標準化制定工作。
保定天鵝新型纖維制造有限公司的萊賽爾纖維高端品牌“元絲”,也再次入選此次中國纖維流行趨勢。作為國產萊賽爾的開創者,保定天鵝“元絲”創造了我國新溶劑法再生纖維素纖維“從無到有”的歷史,使我國突破了國際企業在該領域的壟斷封鎖,實現了行業質的飛躍。
由于獨特的聚合度和結晶度,“元絲”集天然纖維和合成纖維的優點于一身。“具有棉的舒適性、粘膠的懸垂性、滌綸的強度、毛的挺爽和真絲的手感,可以廣泛應用于服裝、面料、內衣、家紡、衛材、保健品等領域。”保定天鵝總經理高殿才告訴記者。
“新材料是整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產業基礎。紡織新型纖維的成功研發和應用,將加快紡織制造業向產業中高端邁進,并為行業的整體轉型升級提供強大的可持續發展動力。”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說。
綠色發展深入人心
浙江綠宇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循環再生纖維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此次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會上,綠宇環保的時尚服裝全部采用再生環保面料制作。
綠宇環保將回收的廢舊紡織品,通過自主研發的獨有技術,制造出了安全、高質化、環保的循環再生綠色纖維。綠宇環保董事長施建強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在紡絲過程中,綠宇環保運用了原液著色技術,在再生環保面料加工環節,取消了印染工序,目的就是要讓紡織品的生命周期無限綠色循環。
我國每年廢棄的紡織品數量有幾千萬噸,但只有很少部分被回收利用,由此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也不利于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循環再生纖維對于推進我國紡織行業綠色制造、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纖維展上,綠色纖維成為主流。許多化纖企業的新產品都無例外地強調低碳、環保,普遍以可再生資源為原料,采用節能、降耗、減污、免染的生產新技術和新工藝。
為了進一步推進化纖行業的綠色設計、綠色材料、綠色制造和循環發展,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和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于去年啟動了“綠色纖維標志認證”工作,綠宇環保等8家企業首批獲得認證。在今年的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會上,保定天鵝等9家企業獲得了第二批綠色纖維標志認證。同時,為了充分發揮綠色纖維標志作為源頭的傳導和帶動作用,中國化纖工業協會還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措施,用于規范下游紡織品用戶依據比較嚴格的條件和程序申請配掛綠色纖維標志標牌。
“我們將以綠色纖維標志認證為重要抓手,不斷提高認證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品質,對其存量進行低碳改造,對其增量實施綠色低碳的構建,引導更多的企業參與到綠色發展的行動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說。
協同創新已成共識
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活動連續舉辦6年,不僅提升了創新型中國纖維企業及“中國纖維”品牌的整體影響力,還受到了針織、服裝、面料、家紡等下游行業的廣泛關注。
“作為非終端消費品的上游原料,纖維的價值不僅要通過技術創新,還要通過下游產品如服裝、家紡等終端產品向消費者展現。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的發布,為我國紡織工業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實現產業鏈上下游集成創新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模式和新的思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高勇說。
目前,我國紡織業整體正朝著科技、綠色、時尚的方向轉型升級,全產業鏈協同創新,共同打造行業軟實力需要上下游各個環節共同努力。化纖是源頭,只有纖維和終端產品的技術創新和品牌創立相互促進,產生疊加效應,才能加快提升整個紡織行業的整體水平,提升整個產業鏈的價值。
而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正是把技術創新、品牌建設作為活動內涵,不斷向尖端技術發起沖擊,以需求為導向,將行業最先進的技術和產品推薦給行業下游和消費者,從而引領化纖行業乃至整個紡織行業關注纖維品牌、建設纖維品牌、開發品牌產品,最終帶動紡織產業鏈價值的整體提升和根本轉變。
“從纖維源頭到終端看待纖維的開發和趨勢引領,讓纖維企業在研發和生產環節就開始思考終端消費需求的變化,這為終端產品的開發帶來了無窮的想象空間。”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說,未來,通過對多種新型纖維的運用,賦予服裝更多的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功能性,并體現出某種風格,將成為服裝品牌提升價值的一個突破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