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攜手國際管理咨詢公司科爾尼在北京召開“2017中國化工行業的全球機遇”戰略研究報告新聞發布會。中國石化聯合會黨委常務副書記曾堅在會上提出了我國化學工業實施“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的戰略構想。
戰略構想的核心是以化工園區建設為抓手,構建多條國際產業鏈。其近期目標是,力爭到“十三五”末,各化工園區均有主要大型骨干化工企業入駐,并產生帶動效應,一批先期啟動的項目完成建設并進入生產運行階段;遠期目標是,到2025年,各化工園區初步建成,圍繞發展特色產業建成一批大型石化和化工項目,按照循環經濟建設的一體化產業鏈基本形成。
曾堅指出,我國化工行業推進“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要堅持市場化原則、戰略性原則、園區化原則、產業安全原則和互利共贏原則。要以建設國內高端特色化工園區為起點,以建設中東、東南亞、中亞和俄羅斯石油化工、化肥、輪胎、煤化工、氯堿等化工園區為中間戰略支點,以建設中東歐中高端特色化工園區為終點,在我國沿海—東南亞—中東—中東歐構建海上絲綢之路化工產業鏈,在我國中西部—中亞—俄羅斯—中東歐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化工產業鏈。
科爾尼全球合伙人李健表示,中國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將大大增加中國化工企業“走出去”的成功率。下一步應鼓勵國內企業積極承擔“一帶一路”沿線的海外項目,哈薩克斯坦作為“一帶一路”的主要國家,近期有望成為中國石化企業主要投資的熱點地區。
中國石化聯合會副秘書長、中國石化業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秘書長龐廣廉告訴記者,石化行業“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有幾個戰略重點:一是中東石化產業基地。選址伊朗查巴哈爾、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等重要支點,建設石化產業園區,包括中國—伊朗石化產業園和瓜達爾港,以打造油氣煉化一體化基地和能源通道。二是以皎漂港工業園區為龍頭建設東南亞石化產能合作基地。充分利用中東和東南亞油氣、鉀鹽礦、天然橡膠等我國稀缺資源,輻射東南亞、南亞、東北亞以及我國內地市場。三是中亞化工循環經濟合作園區。進一步擴大我國基礎化學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占有份額。四是中歐化工產業園區。
鏈接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油氣、天然橡膠、鉀鹽等能源資源礦藏豐富,是我國化學工業原料的重要來源地,也是我國大宗基礎化工產品出口的重要目的地,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近年來,我國化工企業積極“走出去”,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并購、投資、銷售等廣泛合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2016年,我國從中東、中亞和俄羅斯進口原油2.4億噸,占總進口量的62.8%;進口天然氣3047.1萬噸,占總進口量的56.3%;從東南亞、南亞等國家進口天然橡膠246.2萬噸,占總進口量的98.4%;向東南亞和南亞等國家出口化肥1653.8萬噸,占出口總量的59.4%;出口聚氯乙烯和燒堿分別達到100萬噸以上,占出口總量的95%左右。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