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走勢回顧
2020年上半年,苯乙烯走出了個探底回升的格局。年初至3月底,受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美伊緊張關系升級,OPEC+減產協議失敗且多個國家表示將增產原油等因素的影響,全球金融市場一片恐慌。美股10天4次熔斷。美4月原油交割合約甚至跌至-37.63美元,創出了原油上市場交易以來的新低。受此影響,化工商品均大幅下跌,苯乙烯也不例外。自1月份高點7587元一路下跌至3月底的4338元,跌幅42.82%。在這段時間內,苯乙烯的生產企業繼續保持生產,但下游企業基本處于停工狀態,尤其是2月的需求基本停滯。苯乙烯生產企業庫存創出歷史新高,社會市面上也升至歷史高位。這也是導致苯乙烯價格大幅回落的主要因素之一。進入4月份后,由于全球疫情情嚴重,多數國家選擇停工停產,封鎖交通的對策來控制疫情情的蔓延,這導致了市場投資者擔憂原油的需求因此而下滑,受此影響,國際原油繼續震蕩回落。直至4月底在OPEC+達成減產協議,且減產數量極高的影響下,油價才見底反彈。不過,由于國內疫情控制得較好,3月份苯乙烯下游企業就開始逐步復工復產,到3月底,下游生產企業都基本復工了,苯乙烯的價格也開始止跌回升。進入4月份后,海外疫情繼續發醇,原油交割合約甚至跌到負油價,而亞洲乙烯與純苯的價格也始終處于歷史低位區域徘徊。尤其是乙烯的價格更是于4月21日創出了歷史新低。在成本崩塌的影響下,苯乙烯再度回落。此外,主要產油國意識到超低油價的嚴重性,頻頻顯示出要再次聯合減產的意愿,并于4月底達成了史上規模最大的聯合減產協議,不用原油需求國也開始加大了對原油的采購,原油價格開始一路反彈。受此影響,僅管苯乙烯的下游需求仍較疲軟,但在成本上升的支撐下,苯乙烯也走出了一波反彈行情。5月中下旬,“一盔一帶”措施出臺并受到市場的炒作,苯乙烯繼續有所反彈并一直持續至6月中旬。
進入6月下旬后,苯乙烯的基本面仍是多空糾結。OPEC+有望繼續延長減產協議,這對油價產生一定的支撐,但油價回升至40美元上方的時候,美國頁巖油企業又開始計劃著恢復生產,而這部分企業的產量或將削弱了OPEC+減產的效果,也容易影響到聯合減產協議的執行率。產業鏈上,僅管下半年,苯乙烯下游需求或將繼續回升,但整體來看,仍然處于一個供過于求的狀態。尤其是在三季度末及四季度,由于計劃投產的新增裝置較多,預計市場上的供應將明顯增加。因此,個人認為,2020年下半年,苯乙烯或將走出一個沖高回落的格局。
二、供需分析
1、產能產量
2019年,國內新增苯乙烯產能小幅上升,報932.5萬噸,較2018年上升了10.8萬噸,增幅1.17%。顯示2019年國內供應量較2018年增長的幅度并不明顯。但進入2020年后,按照計劃投產的裝置表來看,國內苯乙烯的產能將達到1349.5萬噸,較2019年增加了417萬噸,增幅高達44.72%,是2019年新增產能的40倍。但由于疫情情的影響,上半年僅投產了兩套裝置,分別是浙江石化90萬噸與恒力二期的72萬噸,合計162萬噸。到了下半年,還有三套新增產能計劃投產,分別是遼寧寶來35萬噸,旭陽化工30萬噸及中化泉州45萬噸。涉及產能110萬噸。其余新增產能則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不過,三季度國內苯乙烯供應量繼續增加已是必然的事情了。
據國內專業機構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5月,國內苯乙烯的產量報87.57萬噸,環比增加了16.91萬噸,增幅23.93%;同比也增加了12.66萬噸,增幅16.9%。2020年1—5月,國內共產生苯乙烯370.49萬噸,同比增加了9.23萬噸,增幅2.55%。數據還顯示,今年2月份,苯乙烯的產量回落至64.86萬噸,這主要是由于當時受疫情影響,下游需求低迷,生產企業累庫導致降負荷生產所致。而到了5月份,苯乙烯產量環比同比雙雙大幅上升,達到了87.57萬噸,為近兩年來的最高水平,顯示生產企業庫存有所消化,加上新增產能投產,預計后期苯乙烯的供應量或將保持充足。
2、進出口
4月份,苯乙烯的進口量環比同比均明顯增加,但仍遠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4月,我國共進口苯乙烯23.88萬噸,較3月份增加了5.38萬噸,增幅29.05%,較去年同期也增加了0.60萬噸,增幅4.62%。2020年1—4月,我國累計進口苯乙烯77.35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6.37萬噸,降幅32.78%。2020年3、4月的進口量較2018、2019年同期水平略高。但仍低于2016年的水平。境外貨物的沖擊并不是很大。
3、裝置開工率
國內苯乙烯的開工率4月跌至年內低點,進入5月份后,苯乙烯開工率開始回升,尤其是5月中下旬,回升的速度更是明顯加快。截至6月11日,國內苯乙烯開工率報82.2%,較5月份上升了0.6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相比,則仍低了2.8個百分點,目前國內苯乙烯的開工率處于歷史中高位區域。進入下半年后,個人認為在后續新增產能沒有投放前,苯乙烯的開工率有望穩定在80%—85%之間。若新裝置投產后,預計開工率將會小幅回落。
4、庫存分析
進入2020年后,苯乙烯的社會庫存累積明顯。不論是華東市場庫存,還是港口庫存,抑或是生產企業庫存,勻處于歷年來的高位水平。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10日。國內苯乙烯華東庫存報22.8萬噸,較上個月增加了1.7萬噸,增幅8.06%,較去年同期水平則增加了11.1萬噸,增幅高達94.87%;截至6月15日,華東港口庫存報37.97萬噸,環比上升了5萬噸,升幅15.17%,同比則大幅上升了24.72萬噸,升幅高達186.57%;華南港口庫存漲勢略小,報1.85萬噸,環比減少了2.37萬噸,降幅56.16%,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高出0.22萬噸,增幅13.5%。截至6月11日,國內苯乙烯工廠庫存報17.03萬噸,環比減少了0.88萬噸,降幅4.9%。工廠庫存也處于歷史高位區域。個人認為,隨著下游需求逐漸上升,因此,個人認為,在新增裝置投產前,預計苯乙烯的庫存將會維持一個緩慢回落的格局。
5、需求分析
2020年5月份,苯乙烯下游需求環比有所回升,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數據顯示:截至5月份,國內聚苯乙烯的產量為23.99萬噸,較4月份上升了0.84萬噸,增幅3.63%。同比則下降了0.65萬噸,降幅2.64%。2020年1—5月份,國內苯乙烯產量為104.83萬噸,同比下降了10.31萬噸,降幅8.95%。從圖中可以看出,2020年上半年,聚苯乙烯的產量明顯低于2019年,主貨是受到國內外疫情情的影響,下游需求恢復不足導致。進入2020年下半年后,如果新增產能沒有如期投產,則市場仍能保持一個基本平衡的格局,因此,我們仍需要重點關注苯乙烯新裝置投產的時間表。
二、上游原料分析
6月份亞洲乙烯繼續震蕩上行,但仍遠低于上同期水平。數據顯示:CFR東南亞報791美元,較5月份上漲了285美元,漲幅為56.32%,較去年同期則仍下跌了370美元,跌幅52.78%。而東北亞乙烯的價格報841美元,環比上漲了260美元,漲幅為44.75%,同比仍下跌了435美元,跌幅5.50%。從圖中可以看出,6月份亞洲乙烯的價格繼續回升,主要是受原油走勢堅挺,OPEC+有意延長減產協議的時間,充投資者信心有所恢復導致。個人認為,隨著疫情進一步緩解,下游需求有望持續復蘇,預計乙烯價格仍有反彈的空間。
2020年6月份,純苯的價格繼續反彈,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數據顯示,截至6月16日,中國到岸純苯價格報436.5美元,較上月上升了54.5美元,漲幅14.27%,較去年同期下跌了178.5美元,跌幅29.02%。美國純苯價格報131美元,較上月上漲了32美元,漲幅32.32%,較去年同期下跌了139美元,跌幅51.48%。歐洲純苯報379美元,較上月上升了96.5美元,升幅34.16%,較去年同期下跌了311美元,跌幅45.07%。國內純苯的價格也有所上升。華東區域報3500元,環比漲75元,漲幅2.19%;同比下降1175元,降幅25.13%。華南區域報3600元,環比漲450元,漲幅14.29%;同比跌1050元,跌幅22.58%;華北區域報3575元,環比漲175元,漲幅5.15%,同比下降850元,降幅19.21%。進入6月份后,隨著疫情逐漸緩解,預計下游需求將有所上升,對純苯的價格形成支撐。預計純苯有望維持區間震蕩,重心上移的格局。
三、基差分析
從期現價差來看,我們選取苯乙烯期貨活躍合約與華東市場價的價差來預測兩者后市可能走勢。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自2019年上市以來,苯乙烯的基差由800元左右一路走低,進入2020年后,苯乙烯基本基本維持在100至-300元之間波動。偶爾觸及-500元,則被快速拉回。因此,目前基差處于正常波動范圍的下軌處,投資者可密切關注基差變動,一旦再次觸及-500元左右,媽可擇機介入正套操作。
四、技術分析
從EB指數合約的走勢圖中可以看到,目前eb2009合約正處于反彈后的平臺整理階段,短期均線樸素纏繞,中期均線小幅走高,并且暫時對價格形成一定的支撐。技術指標上,指標MACD強勢區域運行,目前中位徘徊,KDJ指標也在中位區域徘徊,有金叉跡象,顯示多頭略占優勢。預計三季度苯乙烯的反彈行情有望延續。
五、觀點總結
進入2020年下半年后,苯乙烯的基本面繼續多空交織,首先全球新冠疫情的后續發展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其次是OPEC+國家的減產協議能維持多久,美國的頁巖油產量是否會大幅上升也仍需觀察。基本面上,2020年苯乙烯新增產能釋放主要集中在一季度與三季度末及四季度。目前一季度的162萬噸新增產能已投產,但對市場的影響似乎沒有想象中的大。而7、8月份并無新增產能投產計劃,苯乙烯的價格仍有望繼續反彈。到了三季度末時,可重點關注新裝置的投產動態,再根據市場反彈靈活操作。總體上看,苯乙烯下半年或將走出沖高回落的格局。(瑞達期貨)
轉自:化工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