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去產能持續推進,市場出清;另一方面,農產品價格上升,原料價格下跌,化肥國儲有望拉動需求,需求回暖。化肥行業供需逐步趨向平衡,行業拐點隱現。
8月17日,2020年國家化肥商業儲備項目中標結果公示。本次招標確定了150萬噸鉀肥和45萬噸救災肥儲備承儲企業、805萬噸春耕肥儲備承儲企業。機構判斷,由于春耕肥占比較大,本次招標會有效拉動下半年化肥需求。
近年來,國家持續推行減肥增效,大力推動環境保護,化肥行業供給端持續收縮,落后產能和小產能加速出清,化肥行業供需關系逐漸趨于平衡。另一方面,疫情影響下農產品價格出現上漲,有利于提升農民用肥意愿,加上化肥原料價格下跌和國儲利好因素,施肥量將有所回升。另外,2020年第二季度業內龍頭公司盈利情況發生改善,這一切或許預示著化肥行業拐點即將到來。
“國儲”利好化肥需求
為保障春耕化肥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國內鉀肥供應以及災后應急化肥需要,做好國家化肥商業儲備管理工作,7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同財政部聯合印發了《國家化肥商業儲備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標志著此輪國家化肥商業儲備改革的“靴子”落地。《辦法》自2020年9月1日起實施。
8月3日,國信招標有限責任公司受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財政部經濟建設司的委托,對2020年國家化肥商業儲備項目進行國內公開招標。8月17日,項目中標結果公示。本次招標確定了150萬噸鉀肥和45萬噸救災肥儲備承儲企業、805萬噸春耕肥儲備承儲企業。
方正證券表示,由于對招標企業有資金及銷量門檻限制,有利于龍頭企業。根據中標結果,鉀肥和救災肥申請承儲企業推薦為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化工建設有限公司。在春耕肥申請承儲企業推薦表中,云天化、史丹利、新洋豐、云圖控股等上市公司也在名單中出現。
方正證券表示,由于春耕肥占比較大,本次招標會有效拉動下半年化肥需求。另外,化肥消費存在一定季節性。對復合肥而言,春秋為旺季,目前秋肥備肥用肥已經啟動。根據方正證券的判斷,伴隨國儲進行及旺季需求拉動,復合肥價格將逐步抬升,行業即將轉好。
去產能持續供需趨于平衡
近年來,中國化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開工率不足,行業景氣低迷。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2016年,中國肥料產能(折純)達到2億噸,但是農用化肥產量只有7005萬噸(折純),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僅有30%。2017年,中國農用化肥產量進一步下降至6065萬噸(折純)。
為解決化肥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以推動化肥行業去產能及競爭格局優化。2015年,農業部發布《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制定了“2015-2019年,逐步將化肥使用量年增長率控制在1%以內;力爭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的目標任務。并且,政府陸續取消了化肥行業多項優惠政策:取消運輸價格優惠政策,取消電價及天然氣價補貼政策,并恢復開征增值稅。
政策影響下,化肥原料價格大幅上漲,化肥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明顯增加;需求方面,2016年以來,中國農產品價格持續下行,農民的用肥意愿和消費能力減弱,化肥下游需求萎縮,化肥行業普遍盈利空間被擠壓。在慘烈的競爭環境下,小產能公司受利潤下跌影響退出市場,化肥行業落后產能逐漸被淘汰。
2019年,生態環境部印發《長江“三磷”專項排查整治行動實施方案》,重點解決“三磷”行業中污染重、風險大、嚴重違法違規等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而實際上,磷酸一銨供過于求,中小磷酸一銨企業都處于虧損的邊緣。三磷整治增加了磷酸一銨企業的經營成本,將清退大量中小企業的產能,加快行業出清速度。
近幾年,中國化肥產量呈現明顯下滑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6-2018年,中國化肥(折純)產量分別為6630萬噸、5892萬噸、5418萬噸,同比分別下降10.80%、11.13%、8.04%;2019年產量為5731萬噸,同比小幅上升,增幅為5.78%。與此對應,2016-2018年,中國化肥施用量分別為5984萬噸、5859萬噸、5653萬噸。
歷經數年調整,中國化肥行業供需關系逐漸趨于平衡。一方面,國家持續推行減肥增效,大力推動環境保護,化肥行業供給端持續收縮,落后產能相繼被淘汰;另一方面,化肥原料價格出現下跌,且近期農產品價格多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加上國儲利好因素,施肥量將有所回升。化肥行業拐點或將到來。
從需求來看,農產品近期價格上漲和糧食安全重要性的提升均會提升對化肥的施用需求。2020年以來,中國三大主糧價格逐步提高。目前,國儲去庫存已至尾聲,同時玉米種植面積調減,下游飼料需求增加,均推升了國內玉米批發價格:玉米價格從年初的1914元/噸漲至8月12日的2226元/噸,漲幅達16%。此外,小麥和水稻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他作物,如花生等的價格也有一定幅度上漲。方正證券表示,農產品價格的上漲會增加農民收益,從而提升其種植及用肥意愿,對化肥消費起到帶動作用。
另外,在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糧食安全重要性進一步凸顯。根據長城證券研報,2020年以來,受新冠疫情蔓延疊加蝗蟲災害不斷等因素影響,糧食安全問題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近期,中國最高領導人提出對糧食安全要有危機意識。雖然從目前看糧食供給和儲備仍相對充裕,但考慮到由于疫情、洪水、多地蝗災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的持續影響,中國下半年糧食生產面臨諸多不確定性。2020年以來的洪水已導致6000公頃農地受災,其中1140公頃絕收。而最新公布的7月通脹數字顯示,食品價格上漲13.2%,其中豬肉價格同比上漲近86%,同時玉米價格創下年內新高,較2019年漲幅超過20%。
長城證券認為,農產品價格上漲有望帶動農資需求的增加。同時,隨著國家政策層面不斷強調保證糧食供給穩定性及安全性,農作物產業端有望持續推進生物育種,提升和推進化肥農藥產業升級,化肥農藥需求有望提振。另一方面,秋季肥生產旺季來臨,企業開工率有望逐漸恢復,帶動國際市場化肥農藥的需求提升。
化肥原料方面,2019年以來,氮肥、鉀肥、磷礦、硫磺等原材料價格下行,個別原料價格發生劇烈波動。硫磺在2019年8-9月暴跌40%,從1000元/噸跌至600元/噸。另外,2020年,中國鉀肥進口大合同談判價格降至220美元,較2018年合同價格下降70美元/噸。據業內人士估計,該進口價格下一噸鉀肥大約有350元的成本優勢,復合肥企業因而可以減輕成本壓力。
業內人士表示,原料價格的暴跌實際上是行業到了底部的標志,同時有望提升復合肥企業的盈利空間與農民的用肥意愿。
盈利改善
2012年以來,國內氮肥和磷肥產能嚴重過剩,供需矛盾凸顯,價格持續下跌。根據聯合咨詢,氮肥行業2014-2016年全行業連續三年虧損,磷肥價格在2016年下半年達到歷史低位,行業內企業虧損嚴重。截至目前,化肥行業已經歷了多年的底部調整。
2020年第二季度,企業盈利狀況顯著好轉,這也已經反映在企業2020年的半年報中。目前已公布半年報的行業龍頭新洋豐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3.79億元,同比下降6.86%;實現歸母凈利潤5.03億元,同比下降20.15%。實際上,公司一季度業績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其二季度盈利環比大幅上升。
2020年第二季度,新洋豐實現營業收入25.68億元,同比下降2.55%;實現歸母凈利潤3.11億元,同比增長6.68%,環比增長61.98%。2020年第二季度,新洋豐銷售毛利率為24.77%,同比上升了1.38個百分點,環比上升了7.84個百分點;銷售凈利率為12.36%,同比上升了1.03個百分點,環比上升了5.4個百分點,盈利水平顯著改善。
在供需逐漸趨于平衡、國儲拉升化肥需求、糧食重要性日益凸顯等情況下,化肥行業景氣度有望見底回升。由于行業內各公司具有差異性,盈利回升的步伐或許不一致,但盈利改善值得期待。
轉自:證券市場周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