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我國煤化工行業綠色發展,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 打造煤化工行業綠色生態圈,中國煤化工產業氣體凈化專項調研閉門總結會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表示,隨著國家環保政策趨嚴,煤化工行業既有壓力也有機遇,特別是煤化工環保技術企業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在新形勢下走出一條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將是煤化工行業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山西省化工協會煤化工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苗茂謙分析了當前氣體凈化現狀。他表示,近年來,國家環保標準對化工污染物減排提出更高要求,氣體凈化是進一步提高轉化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的關鍵所在。隨著煤化工行業的技術進步,對氣體凈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有三點:一是以PDS為代表的濕式催化氧化法中副鹽生成高,正在向高硫容抑鹽技術方向發展;二是大型煤氣化常用的低溫甲醇洗工藝正在向低能耗,以及向大型焦化的焦爐氣脫硫方向拓展;三是干法脫硫技術正在由精脫硫向深度凈化或超精脫硫的方向發展,由總硫小于0.1ppm向小于3ppb方向提升。
同時,他表示在新形勢下,煤化工企業的節能減排、降本增效、精益化管理能力充分體現了企業的競爭力。通過發展綠色工藝,推動企業綠色化發展,才能達到“美麗化工”的目標。化工生產過程中氣體凈化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過程,凈化技術的進步至關重要。
“目前我國氣體凈化的標準比國外還高,說明國內對氣體凈化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氣體凈化發展的現狀與理想之間的差距還很大。”上海達門化工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於子方認為,凈化技術的開發需要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各方形成合力,實現協同創新發展。
華北理工大學化工學院院長孫曉然也強調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多方溝通合作平臺的重要性。“當前化工企業的人才缺乏問題尤為突出,希望各方一起努力,建立多層次的人才聯合培養體系。”孫曉然說。
“當前煤化工行業呈現企業規模化、技術高端化、環保優先化、生產清潔化等特點,煤化工企業也要順應行業特點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從理念上改變,注重規模提升和質量提升并重;加強產品和技術的升級改造,加大技術儲備力度;已規模化生產的企業還要提升節能降耗水平。”長春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博導張龍說。
扎根于氣體凈化脫硫領域的長春東獅集團致力于濕式氧化法脫硫的研究和創新,形成了非常實用的東獅專有技術,得到了行業的重點關注和廣大客戶的認可。公司副總裁何冰表示,未來東獅將圍繞自身技術優勢,完成上下游產業鏈的應用領域拓展、解決方案集成優化以及服務模式創新,真正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
中國化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崔學軍總結指出,發展煤化工對于增強我國能源戰略安全保障能力,降低石油進口依賴,促進石化原料多元化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迫切需要開辟一條煤炭資源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的新道路。“氣體凈化專項調研是報社‘主戰場、制高點、講故事、生態圈’十二字方針落地的一項重要舉措。未來,報社將繼續在解決困擾行業發展難題方面發力,通過共創共享、聚合效應,不斷提升石油和化工行業競爭力和社會責任感。”崔學軍說。
會上,陜西陜焦化工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劉小靜和唐山華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部長許良實介紹了企業的發展情況以及環保方面的經驗。中國石油和化工科普聯盟秘書長、中國化工報社黨委副書記王曉云代表科普聯盟授予長春東獅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中國石油和化工科普基地(氣體凈化)。
此次調研活動由中國化工報社、中國化工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發起,得到長春東獅集團的大力支持。(王儷錦)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