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下旬開始,乙二醇再度進入下跌模式,其間雖然偶有反彈,但整體仍然偏弱。截至11月18日,乙二醇主力合約2101收于3753元/噸。對于后市,我們認為,受新產能投產以及需求端逐漸進入淡季影響,乙二醇整體走勢仍然偏弱,不過,在成本支撐下乙二醇期價下跌幅度亦將受限。
供給壓力仍然較大
進入11月,國內乙二醇產能投放仍在繼續。11月初,河南永城20萬噸/年裝置以及新疆天業4期60萬噸/年裝置順利出料,裝置負荷正在穩步提升;后期還有湖北三寧等4套裝置共計124萬噸/年產能計劃于12月前后釋放產量,若裝置投放進展順利,則2020年年末國內乙二醇年產能將突破1700萬噸至1722.1萬噸,較2019年年末大幅增加619萬噸,增幅達56.11%。根據最新產能及開工數據,11月18日,國內乙二醇日產量約2.63萬噸,較2019年同期增加0.64萬噸;后期隨著新產能陸續投放,國內乙二醇產量預計將有進一步提升,乙二醇供給壓力仍然較大。
需求逐步轉入淡季
隨著“雙十一”以及海外圣誕訂單基本結束,終端織造市場逐步轉入淡季,而乙二醇直接下游聚酯市場轉淡的時點更早。自10月下旬開始,在經歷了連續數周的高產銷后,隨著下游企業補庫基本結束,雖然聚酯裝置開工暫且維持穩定,但市場交投已歸于平淡,除企業降價促銷產銷外,大部分時間聚酯各品種產銷均維持在50%左右,與10月中上旬連續“破百”的周均產銷相比差距明顯。11月12日當周,國內聚酯切片周均產銷率為121.84%,較2019年同期上升19.84個百分點;滌綸短纖和長絲周均產銷率分別為110.59%、89.18%,較2019年同期分別上升22.59、5.18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港口庫存連續去庫。由于前期美國連續受到多個颶風影響,當地數套乙二醇裝置被迫停車,在失去了一個主要的進口來源國后,我國乙二醇進口船貨環比出現下降,華東地區港口庫存也因此進入連續去庫階段,但由于前期累庫幅度較大,乙二醇港口庫存絕對量仍然處于高位。截至11月16日,華東港口乙二醇庫存為108.78萬噸,較7月20日峰值下降33.64萬噸,較2019年同期大幅上升66.08萬噸。
成本支撐較為強勢
得益于國際油價在年內大幅下跌,油制乙二醇加工成本明顯下降,以往煤制乙二醇的加工成本優勢不復存在。除7月外,2020年大部分時間內油制乙二醇均能保有一定的加工利潤,而煤制乙二醇則長時間處于大幅虧損狀態,加工利潤最低時一度接近-1500元/噸。將油煤兩種工藝綜合起來看,當前乙二醇整體加工利潤情況表現較差,因此在原料價格未出現進一步下跌的情況下,乙二醇成本端將獲得較強支撐。根據估算,截至11月16日,國內油制乙二醇加工利潤為195元/噸,煤制乙二醇加工利潤為-978.2元/噸。
總之,供需矛盾加劇以及成本支撐限制了乙二醇期價的上漲、下跌幅度,后期乙二醇將以弱勢振蕩為主。
轉自:期貨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