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CEP簽署將利好能源商品貿易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11-26





      近日,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經過8年的漫長談判,正式簽署落地,業內人士表示,RCEP的簽署將利好部分大宗商品貿易。


      “RCEP簽署后的主要利好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將逐步削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另一個是貨物貿易開放水平達到90%以上,覆蓋的商品范圍更廣。”隆眾資訊分析師李彥表示,對于中國,這意味著進口原料和制造成本的降低,同時有助于部分領域擴大出口,進一步打開境外消費市場。


      “本次協定的亮點之一便是中、日、韓和澳大利亞的加入,眾所周知,中國LNG最大進口來源國便是澳大利亞。”卓創資訊分析師梁英漢表示。據卓創資訊統計,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進口LNG資源中,來自澳大利亞的占比45.6%,依舊占據進口來源國榜首。


      據卓創資訊統計,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天然氣總供應為2414億立方米,其中自產天然氣137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74%;液化天然氣進口67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1.22%;管道氣進口362億立方米,同比下滑7.18%。從消費來看,今年前9個月,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237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13%。


      梁英漢認為,通過RCEP的簽署,中日、日韓間有望建立起新的自貿伙伴關系,區域內自由貿易程度進一步提升。中、日、韓間的貿易提升也有助于中國LNG罐箱發展。


      據了解,輕循環油(LCO)是100%依靠進口的品種,主要作為柴油的調節組分。之前由于東盟特惠國政策,自東盟諸國進口關稅已經為零。但從進口量來看,韓國是中國LCO最大的進口來源國,關稅為4.2%,日本的進口量也相對較多,關稅為7%。“一旦后期關稅下降甚至取消,成本優勢下LCO的進口量必然將出現增長。不過,當前國內對于這方面的監管依然嚴格,華東和華南地區均有不定期巡檢,可能是未來抑制其進口增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李彥表示。


      目前,中國從東亞諸國進口基礎油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關稅,而從韓國及新加坡進口占據了進口總量的70%。“一旦關稅減免甚至取消,成本疊加票據優勢,基礎油的進口量或有明顯增長。”李彥表示,目前,進口基礎油的主要消費用戶是國內美孚、嘉士多和殼牌,但這幾大巨頭企業已開始關注國內資源,未來增加的進口量可能也會對國內基礎油的供應和運營形成一定影響。


      如果區域內各國之間關稅減免或取消,則會為瀝青的進口帶來一定的成本優勢。目前,中國進口瀝青60%左右源自韓國,95%左右源自東亞區域。“但近年來中國瀝青進口依存度逐年下降,預計進口量不會隨著關稅的減免或取消而出現顯著飆升。同時以韓國為例,隨著IMO2020新政的推行,低硫船燃的產量增加也會抑制瀝青的產出和對外供應量。”李彥表示。


      據了解,中國的石油焦目前進口較多的是針狀焦,主要由于部分針狀焦的高端技術目前在國內較為缺乏,最大的進口來源國是韓國。“如果技術方面沒有顯著突破,針狀焦的進口偏屬剛需。一旦關稅減免甚至取消,中國針狀焦的進口量有望擴大。同時一旦關稅壁壘不在,國內的普通石油焦也有望打開出口通道,向東亞諸國展開出口操作。”李彥表示。


      轉自:化工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哈油氣合作20年:原油累產2.9億噸

      據中國石油最新消息,中國石油總裁汪東進7日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歐亞能源論壇上表示,中哈油氣合作20年來成果豐碩,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17-09-08
    • 中國石油:金磚服務是怎樣煉成的

      大國盛會,央企擔當。9個月積極籌備, 3天全力奮戰,福建銷售以最強陣容、最嚴舉措、最優服務鍛造出中國石油金磚服務。
      2017-09-08
    • 天然氣消費將進入爆發增長期

      雖然在低油價下天然氣競爭力并不強,我國油氣價格形成機制也尚不健全,但將天然氣培育為主體能源仍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我國迎來天然氣消費爆發增長期,預計到2020年天然氣消費量將突破3000億立方米。這是4月23日在西安召...
      2017-04-27
    • 天然氣市場化改革進入實質階段

      順應國家推進能源市場化改革的趨勢,繼9月中國石油首次試點管道氣平臺競價交易后,從11月9日開始,中國石油再度通過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簡稱“交易中心”)開展競價交易。此舉意味著中國石油通過市場化方式探索冬季保供之...
      2017-11-2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