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季不淡 化工品價格緣何再度“漲漲漲”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12-07





      普“漲”,有的產品不到一個月就漲價幾千元,山東雨雪天氣——“漲”,日本某化工廠著火——“漲”,韓國某工廠檢修——“漲”……談起近期的國內化工品市場,受訪的業內人士說的最多的一個字就是“漲”,這也讓記者感受到了在這一輪漲價潮中緊繃的市場情緒。


      走過“金九銀十”,11月和12月原本是化工品銷售的傳統淡季,價格緣何再度集中上漲,化工品淡季不淡的行情能否持續,這背后隱藏著怎樣的經濟密碼?記者展開調查。


      烯烴產業鏈上下游普漲,價格傳導順暢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發布的最新一期監測數據顯示,11月中旬,在納入監測范圍的10種化工品中,有9種價格較10月下旬上漲,有5種的價格漲幅在11%以上,其中,苯乙烯(一級品)價格漲幅最高,達33.75%。


      “11月以來,我們公司的苯乙烯價格一度從每噸6000多元漲到9000多元,目前價格雖有回落,但也在8000多元的水平。”山東某化工企業銷售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的化工產品漲價主要是下游化工品帶動,我們下游化工品的價格都在上漲。”


      據資訊研究員介紹,本輪化工品價格上漲有兩個顯著特征:一是以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為代表的烯烴類產品上漲較猛;二是距離終端位置較近的產品漲幅,大于距離原料位置較近的產品漲幅,也就是說,越偏向產業鏈下游的產品漲幅越高。


      以苯乙烯為例,其上游產品是乙烯和苯,下游產品主要為保溫材料、塑料制品等。根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發布的數據,同樣被納入監測范圍的純苯價格漲幅,僅相當于同期苯乙烯漲幅的一半,為16.54%。


      在苯乙烯的下游環節,塑料制品歸屬于輕工類。記者從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了解到,今年前9個月,塑料行業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9%,利潤則正增長17.3%。目前塑料制品價格確實仍處于上游“水漲”,下游“船更高”的階段。


      “此輪化工市場價格上漲,具有明顯的統一性,產業鏈上下游普漲現象較為明顯,這說明價格傳導較為順暢。”研究員說。


      需求回暖令供應“措手不及”


      探究此次漲價潮背后的動因,上游大宗原材料價格走高是其中之一。


      “這一輪化工品價格的上漲,跟市場對油價相對穩定的預期有關。”研究員認為。


      “國際油價目前已升至每桶40美元以上,這對石化產品形成了基本穩定的支撐。”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市場與信息部主任祝昉說,但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還是來自供需層面。


      從供給來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自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始終處于0以下,數月處于通縮區間。“此前很多重要化工產品的價格持續徘徊在較低水平,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意愿。”祝昉說,國內部分化工品依然需要進口。


      此外,記者從中國石化聯合會了解到,為了規范化工產業發展的基礎,提高產業集中度,多地都在推進“化工企業入園”。這也可能對企業的生產帶來一定影響。據業內人士介紹,企業搬遷,入駐化工園區有時可能需要一兩年的時間。


      從需求看,自6月份以后,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基本得到控制,復工復產穩步推進,帶動需求逐步恢復。“6-9月這四個月,化工產品價格指數緩慢回升,10月和11月上升加快。”研究員說,由于國外疫情蔓延,國內疫情時有反復,企業經營和市場需求雖在恢復,但是此前四個月大家普遍看淡經營,多數企業都是“量出為入”,拿到訂單才去采購,低庫存操作為主。


      據研究員介紹,進入10月份,隨著經濟持續向好,市場信心確立,再加上國慶中秋雙節需求啟動、國外圣誕季采購,疊加國家助企紓困、促消費、推動汽車下鄉等多項政策落地,市場需求顯著增加,企業集中采購,但是產業鏈上多個環節的庫存和生產準備不足,導致企業完成訂單的壓力倍增,化工品價格輪番上漲,打破季節性規律。


      從本輪上漲的三類烯烴產品看,除了上文提到的乙烯之外,丁二烯主要是合成膠、輪胎等的原料;丙烯的下游則主要是熔噴布(口罩材料)以及其他各類紡織材料、消毒液等。這三類原料廣泛用于日用品、家電、汽車、輪胎、包裝、醫療、手機、房地產等多個涉及國計民生的領域,很多下游產品也是疫情期間出口的熱銷品。


      “烯烴類產品市場表現好,也反映出當前中國加工產業的向好態勢。”研究員說。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在漲價潮中,市場對供應的擔憂情緒濃重,因此對相關消息的反應也較為敏感。比如,11月山東等主產地遭遇雨雪天氣,日本及韓國等同業企業遭遇事故或檢修,都會引發市場對于供應進一步趨緊的擔憂,從而推高價格。同時,期貨市場的炒作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恐慌心理和價格波動。


      淡季不淡行情仍或持續


      從后期來看,記者調查了解到,部分品種由于上漲過快,近期已出現回調,后期不排除繼續回調的可能。


      “比如增塑劑類、丁辛醇類、丙酮類等,前期漲幅太高了,會有回調的過程。”研究員說,但是至少從今年來看,支持化工向好的基本面依然強勁。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1月30日發布的先行指標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2.1%、56.4%和55.7%,三大指數均創年內新高,顯示經濟復蘇穩中有進。


      分行業來看,11月,九成制造業行業已處于擴張區間,與化工領域密切相關的醫藥、電氣機械器材、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及儀器儀表等行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高于56%。


      同時出口的拉動作用仍在增強。11月制造業PMI分項指數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高于10月0.5個百分點,處于年內高點,且連續3個月位于擴張區間。


      “基于當前的經濟基本面,我們認為目前化工品銷售淡季不淡的行情有望延續到春節前。到今年底化工指數將維持在1000點左右。”研究員表示。


      截至11月25日,有機化工(包括石化和煤化)價格指數收于1006.52,較年內低點上漲43.5%,接近恢復至疫情之前的價格水平。


      開源證券化工團隊首席分析師金益騰等表示,站在當前時點上,繼續堅定看好順周期、漲價、低庫存品種及化工子行業龍頭。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油價“雪上加霜” 化工品或可獨善其身

      上周,受美元指數疲弱和供應過剩緩解刺激,國際油價一度逼近兩周高位。然后,就在市場繼續看多油價之際,本周市場卻出現了震蕩。
      2017-07-20
    • 關稅調整對化工品出口影響有限

      從2018年1月1日起,我國適當調整三元復合肥、煤焦油等化工產品的出口關稅。業內人士表示,此次調整是在2017年基礎上的微調,對化工產品的出口影響有限。
      2018-01-30
    • 大宗化工品漲價再掀熱潮

      繼國際化工巨頭信越、漢高、卡博特等宣布從10月1日起上調多類化工產品價格后,國內化工巨頭和期現貨市場也聞風而動,國慶節后多類大宗化工品價格應聲而漲。
      2018-10-14
    • 2018年化工品進口量增減不一

      2018年,中國化工品進口量增減不一,聚丙烯、乙二醇進口量有所上漲,苯乙烯進口量呈下降趨勢。
      2019-01-09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