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燃機傳統與新型燃料技術將并行發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5-27





      不久前,歐盟正式通過了全新的歐7排放標準,這一版本對原排放中的多項標準進行了“降級”處理,其中實際行駛污染物測試將會延續歐6的標準。同時從去年開始,多個歐洲國家就陸續為自己此前定下的“禁油令”松綁,比如英國就宣布將燃油車禁令的生效期從2030年推遲到了2035年,歐盟增加了一條關于 “合成燃料”的豁免條約。


      相關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從全球格局看,各國面對中國平價電動車的沖擊,重新選擇優勢領域--內燃機則不失為一個更好的選擇。在這樣的背景下,更多業界聲音是:歐七將使得大量技術和資金從電動技術領域重新流回內燃機。


      內燃機依然是動力的主要產品


      事實證明,內燃機作為主要動力的地位短時間不會被撼動,即便是純電動的滲透率逐年在提升,但對于市場需求來說,內燃機技術始終是動力中的扛把子。


      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邢敏表示,新能源不僅僅包括純電系統,隨著混動與新型燃料的加入,內燃機也應該稱之為新能源動力系統的主力軍,更是節能減排的重要貢獻者。


      因此,內燃機技術在近年的發展過程中,燃油與新型燃料多種技術路線同時并行。穩定與功率強勁依然是傳統燃油路線的優勢,在未來的市場需求中始終有著穩固的地位。濰柴動力2023年凈利潤高達90.14億元,其中重卡發動機占有率大幅提升;大馬力牽引車柴油機依然占據領先地位。寶馬內燃機奧地利Steyr工廠在2023年的內燃機產量增至121.1977萬臺,相比2022年產量增長了8%。


      奧賽能中國董事長汪慶周表示,內燃機并不是僅用于道路交通,而是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場景。大功率遠洋船舶領域,還沒有看到和內燃機競爭的替代產品。他表示,內燃機在特定領域受到沖擊并不意味著該行業將消亡。內燃機技術突破最根本的是要繼續提高效率,這是低碳排放的必然選擇。


      從龍頭企業近年來開展的項目來看,印證了傳統內燃機高效產品依然被市場所青睞,且無法被替代。2024世界內燃機大會上,濰柴動力發布了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突破53%的商業化柴油機。該項目突破了高膨脹燃燒、混流增壓、高效燃油噴射、低阻減摩等關鍵技術,經國際權威機構檢測,其本體熱效率成功突破53%大關,創造最新世界紀錄。相關技術全面推廣應用每年可為我國節約燃油近2000萬噸,減少碳排放超6000萬噸。


      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商用車開發院副院長劉江唯介紹,近年來該院致力于交通領域高效環保內燃機燃燒機理研究和平臺產品開發工作,顯著提升自主柴油機核心技術水平和比肩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競爭力,柴油機產品達到了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牽頭完成一汽解放2L-16L18個產品平臺開發,在實現國六排放目標的同時,重型柴油機有效熱效率達到49%,輕中型柴油機有效熱效率達到46%,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事實上,在全球傳統內燃機競爭過程中,頂級核心技術一直是行業內無可替代的存在。


      內燃機是新能源概念成員之一


      “在傳統動力減排為主的基礎上,氫氣等新能源內燃機產品應運而生。”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專家表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長何毅談到新能源發展時認為,內燃機的存續,取決于燃料供給。電動化、氫能化、碳中性燃料是汽車零碳發展的主要方向。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在2024世界內燃機大會上針對內燃機新能源的利用表示,近年來,中國在內燃機節能低碳技術方面,比如高強化整機技術、高性能關鍵零部件技術、先進后處理排放技術、輕量化制造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技術進步。我國先后部署和推動了氫、氨、醇類凈零碳燃料和生物質燃料的內燃動力科技研發,為實現碳中和目標開辟了新賽道。


      從技術角度,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黃佐華表示,未來內燃機在小轎車中的應用可能有所減少,但是在工程機械、船舶等領域依然將長期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內燃機行業面臨發展瓶頸,這也是一個轉折點。這不是內燃機的問題,是燃料的問題,采用氫氨等零碳燃料和全生命周期碳中性燃料是內燃機碳中和的關鍵,也將成為研究熱點。


      博世中國總裁徐大全也十分看好氫氣內燃機市場,他表示,從技術角度來看,氫氣內燃機搭載在商用車會成為實現氣候中和的最快途徑之一。博世預計,到2030年該技術市場規模將達到近10億歐元。配備博世噴射技術的氫氣內燃機最早將于今年在印度投入使用,同時,博世已接到來自全球三大經濟區的知名卡車制造商的五份生產訂單。博世還計劃涉足氫能生產、市場,到2030年,全球氫電解槽的安裝容量將達到170吉瓦左右,這是現有水平的約25倍。博世的電解堆將于明年投入市場。


      談到未來發展,內燃機協會專家認為,新一代內燃機發展趨勢主要還是圍繞 “高效、低碳、近零排放”開展,其中具體內容包括,推動新一代低碳和碳中和燃料內燃機的開發以及多種混合動力內燃動力的技術開發;開展大功率非道路用內燃機細分市場產品的開發、推進內燃機再制造技術發展,完善再制造體系專用動力市場技術升級換代等。


      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會長錢恒榮建議,新一代燃氣發動機開發,應從當量燃燒向稀薄燃燒發展,進一步提高能效。此外,氫燃料內燃機作為內燃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應推動成立氫燃料內燃機聯盟,盡快實現市場示范應用,爭取領先于世界。下一階段排放升級節奏可暫時放緩。


      預計今年行業將微增長


      2024年將過半,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預測行業會保持微增長態勢,道路用發動機市場微增,海外市場平穩增長,工程機械行業低位徘徊,但天然氣發動機預計仍保持較高增長。


      在去年行業年會中,邢敏表示,在國家宏觀經濟逐步恢復、相關穩增長政策的助力下,面對國內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大環境未有明顯改變的情況下,通過持續開拓國際出口市場,內燃機產業發展趨穩向好,出口市場持續增長。他認為,終端市場中乘用車市場逐步恢復,商用車市場持續回暖,但農業機械、工程機械等非道路機械市場銷量仍面臨嚴峻的形勢。


      回顧2023年全年數據,邢敏表示,內燃機行業在經歷三年疫情的調整后目前已逐步趨向平穩發展態勢。全年在乘用車、商用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等領域累計銷售內燃機7800萬臺,同比增長3%。(記者 郭宇)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