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馬來西亞2024汽車展上,特來電與馬來西亞本土電動汽車充電運營商EVPower Sdn Bhd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宣布將在多個場景下共同布局充電基礎設施網絡,特別是在公路場景中建設超快充網絡。
這正是國內充電樁企業加速布局海外市場的縮影。在全球汽車和交通綠色變革趨勢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走出去”已成一大亮點。記者了解到,充電樁企業積極出海,背后不僅承載著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拼勁,更有海外充電樁市場亟待建設的“召喚”。不過,這些充電樁企業要想在海外市場發揮出技術、供應鏈等優勢,還需精準了解當地規則與需求,做好本土化布局與服務。
海外“車多樁少”
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近日發布報告顯示,2023年,歐盟新增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超過15萬個,累計保有量超過63萬個。ACEA預測,到2030年,歐盟需要880萬個公共充電樁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相當于每年新增120萬個,這是去年安裝量的8倍。
“近年來,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于純電動汽車銷量,我們對此非常擔心。”ACEA總干事西格麗德·德·弗里斯(Sigrid de Vries)表示,更重要的是,充電基礎設施不足在未來可能會進一步擴大,甚至遠超歐盟委員會的估計。
當下,全球在共享電動汽車新機遇的同時,各地也在不同程度上面臨著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缺口。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2030年全球將有550萬個公共快充樁和1000萬個公共慢充樁亟待建設。
為實現本國的電動汽車戰略規劃以及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動汽車需求,海外國家也在推出相關政策,推動充電樁建設,從政策端刺激增長。比如,按照奧地利電動汽車產業協會提出的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到2035年實現每60公里有一個快速充電樁;澳大利亞面對電動汽車增長快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的現狀,有關部門呼吁海外企業一起合作推動基礎設施建設。
特來電與EVPower Sdn Bhd簽署的協議,就是為了推動馬來西亞電動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據悉,雙方將共同在馬來西亞境內共建充電網,在公路等場景落地480kW超級充電站,形成覆蓋廣泛、高效便捷的充電網絡,滿足當地日益增長的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出海已成潮流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充換電分會、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副秘書長仝宗旗介紹說,目前國內充電樁企業“走出去”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跟隨車企“出海”,隨車配樁或是作為車企在當地的服務配套商;二是利用國外經銷商網絡或借助相關資源方自己做出口。
一位充電樁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在充電樁領域,國內企業具備技術端的優勢,已遠遠走在了前列。再加上龐大的人才隊伍,產品可以很快在海外市場落地,并且能夠提供優質服務。”
“我們已經在美國、土耳其等市場進行布局。”深圳市車電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車電網”)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悉,今年1月,車電網與土耳其系統集成商Netas代表團簽署了一項重要協議。根據協議,Netas將作為車電網在土耳其的獨家銷售代表和獨家經銷商,以CEGN品牌進行新能源產品和服務的銷售。此前,馬來西亞認證機構SIRIM及鐵塔工程服務公司TELECOMMIT與車電網三方探討合作前景。
“目前我們很關注海外市場的機會,不過苦于沒有資源和渠道。”湖南安樁幫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海外市場很缺中國的充電樁產品,目前行業內都在銷售充電樁以及隨車樁到東南亞市場。”
隨著海外充電樁采購需求的增長,充電樁已是各大跨境電商平臺上轉化率最高的外貿產品之一。
做好本土化布局
易能時代創始人蘇昕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提到,充電樁企業一開始就要具備全球視野,才能抓住未來3-5年行業發展的關鍵“窗口期”。他強調:“海外市場能夠提供優質的綜合毛利,中國充電樁企業擁有制造能力,有能力掘金全球市場。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將格局打開,放眼全球。”
目前,中國企業有望憑借在技術、供應鏈及成本上的優勢推動充電樁的出口,搶占海外巨大的市場空缺,很多企業在充電樁出口海外實踐與探索中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比如,有的企業打造符合多地區復雜行業標準的產品。道通科技的充電樁產品分別通過了歐標、美標的認證,并進入美國內華達州電力公司供應商名錄;再如,有的企業選擇與政府簽訂合約。國內充電設備企業特銳德在2023年與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相關方面簽訂合作協議,建設當地充電設備。
菲尼克斯新能源汽車技術有限公司戰略市場總監許鵬認為,中國企業進軍歐洲要充分利用中國本土的供應鏈能力,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同時還需關注歐洲市場獨特的標準體系,并與之適應。結合實際應用場景打造產品,確保能夠滿足當地用戶和市場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拓展海外市場過程中,貿易壁壘成為挑戰之一。據外媒報道,從8月1日開始,美國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及其相關配套產品的關稅稅率從25%提高至100%。
在此背景下,一些在亞馬遜平臺上開展全球私樁業務的充電樁頭部企業,已考慮去海外設廠。今年3月,摯達科技位于泰國曼谷春武里的海外首個生產制造基地,正式獲批取得生產資質。其中,從廠房裝修,到設備安裝,再到首臺充電樁下線,僅用了5個月,充分展現了中國速度。(記者 趙瓊)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