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家主流車企退出“價格戰” 進退之間有哪些博弈?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7-26





      持續超500天的汽車“價格戰”迎來了新變化。近期,在新車市場“價格戰”愈演愈烈背景下,寶馬、奔馳、奧迪等主流豪華品牌宣布,從長遠發展眼光來看,將調整“以價換量”的產品銷售策略,引發消費市場廣泛關注。此外,部分自主品牌相關負責人也頻頻發出緩解汽車“價格戰”緊張競爭的聲音。車企出于何種因素考量推出控量保價?此舉是否有利于品牌價值的修復?對消費市場產生何種影響?


      調整“降價保份額”策略


      自去年3月東風汽車集團旗下多個品牌掀起降價浪潮以來,降價銷售成了國內車市發展的主旋律。受此影響,各大車企在產品研發、上市定價、市場營銷等方面做出改變,以應對汽車消費市場出現的新趨勢。一時間,汽車銷售價格成為最能吸引消費市場目光的要素,“價格低”也成為一款車型成功與否的關鍵。


      記者注意到,此前處于旁觀者身份的汽車企業為了在“價格戰”市場營銷中不掉隊,只能被迫加入其中,紛紛祭出降價大旗,促使一場原本以短期清理庫存為出發點的汽車“價格戰”,逐漸轉變為車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幅增加了車企市場競爭的壓力。


      盡管經銷商大幅讓利消費者,但今年上半年完成銷售任務的經銷商比例不足兩成。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調查發現,今年上半年汽車經銷商銷量任務完成情況分化明顯。其中,僅有18.4%的經銷商完成銷售任務,34.8%的經銷商任務完成率超80%,而有13.5%的經銷商完成率不足50%。


      殘酷的現實情況讓汽車企業開始意識到,盲目地開展“價格戰”不僅不能穩住市場,反而有可能會影響自身的發展。為此,部分車企對產品供貨量結構或經銷商銷量目標進行了調整,意圖緩解終端“價格戰”。以寶馬為例,第三季度起,寶馬中國與華晨寶馬取消了東區經銷商銷量目標考核。受此影響,寶馬汽車經銷商庫存壓力減輕,紛紛減少終端價格促銷力度,截至目前單車售價有萬元左右上浮。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產業協調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樊宇向《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介紹稱,從分品牌類型指數上來看,目前豪華及進口品牌的市場壓力更加凸顯,其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6.4%,而主流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庫存預警指數分別為60.8%和61.5%。


      品牌價值修復是方向


      長期以來,國內汽車市場陣營主要分為自主品牌、合資品牌和豪華品牌組成。得益于悠久的品牌發展史和相對出色的產品力表現,頭頂高品質光環的豪華品牌受到消費市場廣泛追捧。不過,隨著電動化加速發展以及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屢創新高,傳統豪華品牌面臨著不小的發展壓力。以奔馳品牌為例,其去年上半年在華銷量超37.72萬輛,而今年同期銷量僅為


      近一段時期,為了拉動品牌銷量,多款豪華品牌熱門車型終端市場售價已經下探到20萬元以內,部分豪華電動車產品價格更是出現前所未有的跳水情況,一款市場售價30萬元以上的豪華緊湊級純電轎車一度跌至18萬元左右。數據顯示,5月,豪華品牌折扣率較高,北京奔馳、華晨寶馬、一汽奧迪折扣率普遍在20%以上,其中沃爾沃、奇瑞捷豹路虎的折扣率更是高達30%以上。


      相比以往年度“翹尾”出現的短期促銷情況,此番汽車“價格戰”呈現出范圍廣且持續時間長的特點。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對27個品牌展開了價格倒掛和返利問題的調研顯示,2023年所有調研品牌價格倒掛最嚴重車型中,價格倒掛平均比例為23.05%,而今年一季度這一數字上升至26.26%。


      “寶馬、奔馳等豪華品牌比較重視自身的品牌積淀和品牌信譽,并不依賴銷售量來取勝。與其他品牌不同,豪華品牌的市場營銷策略是希望品牌被‘廣而告之’,但并非要被‘廣而買之’。因此,保持小眾高端品牌形象,是豪華車品牌的核心生命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章弘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下半年豪華品牌市場布局重點將更關注業務質量,支持品牌旗下經銷商穩扎穩打。


      章弘表示,在新能源車和中端車發起“價格戰”的時候,寶馬、奔馳等高端品牌可能為了消化庫存并準備推出新車型,因此暫時跟隨降價。但如果豪華品牌長期參與“價格戰”,可能會削弱其積累的品牌效應。在短期內,寶馬、奔馳等退出“價格戰”可能對其銷量產生一定影響,但只是失去一些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消費者也應當警惕,當高端品牌的某款車型持續降價,可能意味著該車型正在去庫存或即將停產。因此,降價期間不一定是出手買車的好時機”。


      章弘認為,通過減少供應量以換取市場穩定并提升銷量,是一種有效的營銷策略。對于奔馳、寶馬等高端豪華品牌來說,稀缺性是其應追求的市場氛圍和目標。大規模促銷本就不應是高端豪華品牌的銷售策略,瞄準目標客戶群,長期穩定保障有限度的供貨量,才會穩定高端品牌的市場。


      開始容易結束難


      如今,業內對汽車“價格戰”是否延續存在不同聲音。有觀點認為,期待汽車市場理性發展,避免惡性價格競爭。還有觀點認為,“卷”價格會演變為行業的長期主義。


      6月份,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在2024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表示,電池原材料的成本下降,如果不降車價是對消費者的不道德行為,應該體現在產品的定價里面。他認為,一款車型擁有好價值,需要出色技術的同時,也離不開一個好的價格。


      同樣身為主流自主品牌的吉利汽車卻表達了不同的看法。“瘋狂地打‘價格戰’,不僅壓縮利潤空間,更會壓縮產品質量的空間。”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在日前舉辦的2024中國汽車論壇上公開表示,汽車行業應堅持依法合規競爭,堅持練內功,堅持可持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走出內卷的怪圈。


      7月21日,廣汽豐田表示,“從未說過退出‘價格戰’,接下來廣汽豐田車型還是會有優惠價格,只是優惠價格趨向穩定”。


      豪華車集體退出是否意味著中國汽車行業的“價格戰”是否已接近尾聲?章弘認為,“價格戰”的根源在于供需關系失衡,這樣的產業趨勢也許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不會馬上改善或結束。因此,依靠價格手段來調節市場,近年內也許仍是車企和商家促銷的主要手段。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直言:“只要有部分車企堅持采取以價換量的舉措,就很難真正意義上讓‘價格戰’退出市場。至少在未來兩三年內,國內汽車消費市場的降價促銷策略都將伴隨左右。”(記者吳博峰)


      轉自:中國消費者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