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商用車智能化進程加速演進,各大商用車企業和自動駕駛服務商在智能化領域的角逐明顯提速,競相發布智駕車型或系統解決方案。這一系列動作預示著,國內商用車智駕領域正迎來千帆競發的新局面。
競逐智能化是剛需
我國汽車行業已走過電動化競爭的“上半場”,正快速邁向以智能化競爭為主導的“下半場”。在這一新階段,智能化不僅是乘用車領域的關注焦點,商用車行業同樣在積極發力,加速推進智能駕駛發展。
“智能化是推動汽車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與乘用車智能化相比,商用車智能化具有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旨在提升運營效率、經濟效益和車輛安全性。”某自動駕駛公司技術研發人員趙文東(化名)表示,商用車作為生產資料,其運營路線相對固定,更易于實現高階智能駕駛的應用。另外,商用車行業存在明顯痛點,包括司機短缺、人力成本上漲、燃料成本高昂及交通事故多發等。因此,加快商用車智能化轉型,通過集成智能輔助駕駛、智能座艙及高階智駕等功能,對于物流運輸降本增效,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除此之外,相關產業政策和安全法規的持續加碼,也加快了商用車智能化的升級步伐。例如,《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關于促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指導意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的相繼出臺,為商用車智能化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營運客/貨車安全技術條件》等法規標準的實施,要求中大型客車、中重型載貨車和牽引車安裝LDW、FCW、LKA、AEB等主被動安全系統,此舉有力助推整車智能駕駛技術升級,為商用車智能化轉型奠定堅實基礎。
正因如此,眾多傳統車企和初創科技公司正圍繞商用車智能輔助駕駛、智能座艙及高階智駕技術展開新一輪技術創新競賽。2024年,一系列智能化技術成果和解決方案在商用車領域迅速應用。
具體而言,當前國內自主品牌高端商用車已具備智能檢修功能,并配裝毫米波雷達、環視攝像頭和疲勞駕駛監測攝像頭等先進設備。同時,這些車輛還集成L2級輔助駕駛功能,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加智能、安全的駕駛體驗;在高階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層面,2024年以來,L4級無人駕駛卡車已在高速干線物流、港口等多個場景實現示范應用,國內多個地區亦有序開展自動駕駛卡車實車測試,部分地區已實現跨省運營。此外,無人駕駛城市客車也在國內多座城市進行上路測試或試點運營,如深圳已開通首條自動駕駛公交線路B998專線,濟南、無錫、海南等多地也紛紛推進無人駕駛公交車項目落地運營,線路覆蓋機場接駁、市中心運營、文旅景區等應用場景。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系列新進展、新突破,無不表明國內商用車智能化轉型步伐正全面提速,有望為商用車行業開拓新的增長空間。
全面開啟智駕競賽
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驅動下,眾多企業加速在商用車領域布局智駕解決方案。業內人士預測,隨著2024年5月營運貨車行業標準進一步修訂,要求包括危險品運輸車、普通貨車、重載貨車等在內的絕大部分營運貨車在出廠前安裝自動緊急剎車裝置,智能化技術有望在2025年于商用車領域實現更廣泛的普及應用。
對此,商用車行業專家任詩發表示,在新能源商用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產品同質化趨勢明顯的背景下,推動產品智能升級已成為企業突圍的關鍵路徑。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都將加大智能化、網聯化與新能源化技術的融合布局,加速產品迭代,以增強市場競爭力。因此,預計2025年商用車智能駕駛領域的競爭將更加白熱化。
綜合各家主流商用車企業商務年會信息,不難發現,深化智能駕駛技術研發應用,向智能化全面進階已成為它們戰略布局的核心。以一汽解放為例,該企業在布局L2++、L3、L3智駕車輛的基礎上,圍繞車、路、云協同,結合數字孿生技術深度融入AI,打造高效安全、精準適配的全場景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中國重汽則依托S+技術品牌,推動綠色、智慧、高效運輸解決方案,其新一代AI智控平臺與L2+級智能駕駛技術為物流運輸數字化時代提供高效支持。
在2025年合作伙伴大會上,東風商用車展示高端智能車型,并介紹智能化產品未來部署。東風商用車方面認為,隨著貨運行業集約度提升和降本增效訴求愈發迫切,2025年市場對智能化車型的需求將更加顯著,因此將繼續加大在智能駕駛、智能互聯等關鍵領域的研發投入;2024年年底,遠程新能源商用車發布首個車星互聯全場景智駕解決方案,并計劃從2025年起推出搭載由龍智駕系統的車型;廣汽商用車則啟動“智電同價三年行動”,全面轉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賽道,目標是進入智能駕駛商用車第一陣營。此外,新勢力企業如葦渡科技、速豹、阡途智駕、極目智能等也相繼推出智能新能源重卡及智駕系統,以期在這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多方聚合 攜手共進
當前,商用車行業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但智能化趨勢正為行業躍遷升級提供新動力。不過,要想實現商用車智能駕駛技術大規模普及應用,仍需市場、技術、成本、法規等多方面形成良性循環。
技術進步是推動商用車行業發展的關鍵,特別是在新能源、智能化領域。近期,高階自動駕駛技術在沉寂中復蘇正是技術不斷進步的體現。可以看到,中國商用車在智能化推廣應用方面已取得明顯成效,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在核心技術上仍存在一定差距,如傳感器精度和可靠性,以及自動駕駛算法等方面需要進一步提升。因此,各企業應加強合作,共同加大對智能傳感器、線控底盤、芯片等核心部件的研發投入,以提升產品性能并降低成本。
與此同時,汽車智能化技術的不斷演進、迭代,對政策、法規、標準、監管體系也帶來巨大挑戰。當下,國內智能駕駛相關標準法規和測試體系仍在不斷完善中,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健全商用車智能化標準和法規,并建立完善的測試機制,對智能化技術進行嚴格測試與驗證,以確保其安全可靠。
此外,業界普遍認為,商用車智能化發展涉及面較廣,非單一主體所能獨立推動,故需加強產業鏈合作,推進跨界融合,秉持開放、合作、專注的原則推進智能化發展之路。從整個產業鏈視角來看,商用車企業應積極與零部件供應商、科技公司、物流企業等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共同推動商用車智能化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從而提升產業鏈整體效率和競爭力,達到“1+1>2”的協同效應。(李亞楠)
轉自:中國汽車報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