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融合,低空飛行器、智能網聯汽車、人形機器人等技術應用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正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業內專家表示,智能網聯汽車在技術、應用等多個方面可以和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強化協同,通過擁抱多元賽道,智能網聯汽車有望迎來進一步發展。
日前,2025首屆“低空飛行器-智能網聯汽車-人形機器人”協同創新發展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在北京舉辦。大會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汽車工程院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張志國指出,當前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正朝著更高級別自動駕駛能力演進,從網聯輔助信息交互到協同決策控制,技術復雜度與系統集成度持續攀升。
針對低空飛行器、智能網聯汽車、人形機器人在技術上的協同基礎,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羽表示,三大產業70%核心部件技術同源,如汽車電池、操作系統與低空飛行器,供應鏈重合度超60%。三大領域在技術底層邏輯上高度相通,均依賴感知、決策、控制等核心技術模塊。這種技術同源性為產業協同提供了堅實基礎,有助于降低研發成本、提高創新效率。“通過構建跨領域協同創新平臺,打破產業邊界,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將有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壯大,提升我國在全球智能交通領域的競爭力。”王羽說。
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智慧交通事業部負責人鐘南則認為,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空間和路徑,對于低空經濟會是非常良好的借鑒案例。雙方在技術上有很多共通性,同時,低空經濟設計的產業覆蓋度以及對于政策完善的需求,都和智能網聯汽車有著相似需求,雙方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協同效應。
從產業協同的具體案例來看,睿爾曼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鄭隨兵在大會上表示,人形機器人在硬件性能和AI賦能方面取得了顯著突破,為智能汽車提供了更多協同可能性。“睿爾曼通過構建高功率密度的關鍵模組和機械臂,使人形機器人能夠高效完成各類任務。這些技術成果不僅能提升工業自動化水平,還為智能汽車的智能化升級提供了硬件支持。”
PTV霹圖衛軟件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總裁沈暢在大會上從仿真技術角度指出,低空飛行器、人形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三者均需在復雜環境中實現智能決策。數字孿生平臺可構建空天地一體化測試場,為汽車與低空飛行器的航線協同、人機博弈場景提供量化支撐。“通過推動數字孿生平臺的發展和完善,可以同時為多個智能產業提供支撐。我們也正在持續推動在宏觀和微觀層面仿真分析中的應用,包括市場大小分析、樞紐機場選址、出行目的研究等,為產業發展打好堅實基礎。”沈暢表示。
對于如何助力產業的協同發展,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智慧低碳發展部主任李德芬指出,不管是低空飛行器、人形機器人還是智能網聯汽車,都需要技術驅動、場景牽引、政策催化以及資本助力等多方面的支持,逐漸推進產業化的發展。
“汽車產業也需加強合作,共同攻克關鍵技術瓶頸,完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與產業生態。特別是要注重測試示范區建設,加速智能網聯汽車從技術驗證走向規模化商業應用,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汽車正成為第三代前沿技術落地的核心載體。操作系統生態化、能源供給多元化、數據驅動閉環化是其顯著趨勢。”張志國表示。
王羽指出,三大產業在制造業終端的成熟度相對較高,有一定的智能網聯通信基礎以及扎實的數據驅動系統,未來產業的協同需要更好把握高精度動態平衡的供需對接,實現新質生產力的探索和釋放。“我們希望最終當智能飛行器從天空劃過、智能網聯汽車在道路上無人飛馳、人形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時,我們已經擁有一個萬無一失的互聯智能世界,從而為人類創造一個高端高維的智能美好新生活。”(記者 袁小康)
轉自:經濟參考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