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獨聯體國際鈦協會等單位指導,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和寶鈦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首屆中國—獨聯體鈦工業發展論壇在陜西省西安市開幕。
記著從論壇了解到,近年來,我國鈦工業呈現出穩步增長并持續優化的態勢,各類主要產品產量與需求量連創新高。2023年,中國鈦礦產量達到324.7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37%;海綿鈦產量達到21.8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63%;鈦材產量15.9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64%;鈦材消費量14.8萬噸,占全球總消費量的59%。鈦作為戰略性稀有金屬,以其高強度、低密度、耐腐蝕等優異性能,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能源、生物醫療等眾多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鈦及鈦合金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尤為突出。鈦合金因其強度大、重量輕、耐熱性強,被用于飛機的大梁隔框等結構框架件,及鍛造鈦風扇、壓氣機盤和葉片、發動機罩、排氣裝置等部件的制造,不僅可以延長飛機使用壽命,還可以減輕自身重量,同時提高飛機的飛行性能,降低能耗;在航天工業中,鈦合金也被廣泛用于制造各種壓力容器、燃料貯箱、緊固件、儀器綁帶、構架和火箭殼體等。
在艦船制造與海洋工程領域,鈦的應用同樣廣泛。鈦具有優異的耐腐蝕性、高強度和低密度等特點,是制造艦船和海洋工程設備的理想材料,被用于制造核潛艇、深潛器、原子能破冰船等各類艦艇,以及螺旋槳推進器、鞭狀天線、海水管路等艦船設備。在海洋工程中,鈦還應用于海水淡化、海洋石油鉆探、海洋熱能轉換電站等領域。
“近年來,中國鈦工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提升產品質量與生產效率,推動了鈦在傳統產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拓展應用,并深耕個性化、大眾化、多樣化應用場景,鈦制日常消費品應用,也取得了顯著進展。”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段德炳表示。
獨聯體國家擁有豐富的鈦礦資源,擁有完整的鈦材加工產業鏈,在全球海綿鈦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在鈦材加工制造工藝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中國與獨聯體國家海綿鈦、鈦材產量合計占全球總量的四分之三以上,雙方的深度合作,不僅有助于提升在全球鈦工業領域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還將推動全球鈦工業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
“中國鈦產業與俄羅斯獨聯體鈦產業共同構成了支撐全球鈦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段德炳建議從三方面加強合作:一是加強人文溝通,促進優勢互補,協力打造鈦產業命運共同體。二是強化共商共建共享,促進模式創新,推動鈦產業合作提質升級。三是深化社會組織合作,發揮協會商會作用,搭建高水平互動平臺。
本屆論壇聚焦國際鈦合金領域應用基礎研究、工藝技術、產業應用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匯集了眾多鈦合金領域高層次人才,共同探討鈦合金技術的最新進展和應用前景,共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鈦行業全產業鏈企業,軍工、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船舶等先進制造企業的代表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等1000余人參會。
轉自: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